安徽网 » 合肥新闻

合肥警方回复网友:小区人脸识别并未进行强制要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21日,合肥市公安局在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回复网友时表示,智慧平安小区项目为合肥市政府统筹建设的民生工程,新店花园智慧小区是由新站区管委会建设。目前已开展“智慧平安小区”信息采集工作,人脸识别并未进行强制要求,业主采取自愿录入人脸识别,不愿录入采用刷卡门禁。具体如下:

有网友留言表示,这两天社区一直在推动关于一款企业APP采集居民信息一事,很多业主也在担心信息泄露问题;1、这款APP是不是政府统一采购使用并推广。2、如果发生信息泄露事件,政府能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3、皖事通的功能已经很丰富了,而且是政府专用软件,为什么不用这个APP呢?

11月21日,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答复如下:1、智慧平安小区项目为合肥市政府统筹建设的民生工程,本次新站高新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项目经区管委会组织公开采购招标统筹建设。2、信息采集方面。为保障小区封闭式管理,实现业主出入安全,按照合肥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要求需对居民信息进行实名制采集,具体实施由派出所、社区、物业、承建单位联合实施。项目配套提供信息采集工具,采集后的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公安部门,小区不留存人员数据。3、数据安全方面。应“中共合肥市委平安合肥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要求,对承建单位、物业保安服务单位签署数据安全承诺书,确保数据使用安全。

11月21日,合肥市公安局答复如下:1、智慧平安小区项目为合肥市政府统筹建设的民生工程,新店花园智慧小区是由新站区管委会建设。目前已开展“智慧平安小区”信息采集工作,人脸识别并未进行强制要求,业主采取自愿录入人脸识别,不愿录入采用刷卡门禁。2、根据《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令第49号)、《安徽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38号)、《关于在居民住宅小区加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的通知》(皖公科技〔2008〕39号),结合合肥市实际,合政办〔2019〕21号文件《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对居民小区进行安防设施的改建,住宅小区出入口加装具有门禁(道闸)系统的防护门(车闸),做到人车分离管控,通过安装人行通道人脸识别摄像机或者门禁卡、身份证读取器、车辆道闸摄像机等,实现人脸或者门禁卡、身份证、车牌等自动认证,住宅小区安防设施前端设备采集获取的数据一律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车牌、门禁记录等物联网数据须统一实时推送公安机关并共享至市数据中心。3、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平安合肥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智慧平安小区数据安全应用管理的通知》(合平安办〔2020〕20号要求,“建设公司和物业企业签订《智慧平安小区数据安全承诺书》(附件),坚决避免数据被故意、过失或以其他渠道泄漏”;合肥市公安局严格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并一如既往持续加强监管,确保数据安全。4、智慧平安小区平台与皖事通应用领域、应用要求具有差异性,平台级的合并需要市有关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该项建议新站分局会向负责建设部门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