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晚报消息:记者昨从合肥市公管局获悉,合肥巢湖流域蓄洪区建设项目启动相关招标程序,规划新建5处蓄洪区进退洪设施、堤防加固、移民迁建、保庄圩工程等。通过完善环巢湖防洪体系,发挥项目区蓄洪功能,兼顾水生态保护功能,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
现阶段全市可蓄洪圩口数量偏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人口增加,总体来看现阶段全市可蓄洪圩口数量偏少。过去,巢湖流域滞蓄洪区没有总体规划,存在滞蓄洪水的场所不明确,进洪时间、滞蓄洪水效果等难以准确把控的情况。
今年夏天,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巢湖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巢湖中庙站水位一度达到13.43米的历史极值。为了进一步提升巢湖流域的防洪体系,加快补齐排洪能力不足的短板,合肥将启动新一轮巢湖流域蓄洪区项目建设。
为了应对超标准洪水,全市规划新建生态湿地蓄洪区,增加蓄洪空间,准备将肥西县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庐江县十联圩、代桥新圩,巢湖市沿河联圩作为新建蓄洪区,与现有的白湖东大圩、肥东十八联圩蓄洪区联合运用。
环湖湿地蓄洪和生态保护联动
本次项目位于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包括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十联圩、金蔡联圩以及东大圩。主要建设内容为东大圩蓄洪区配套完善,新建5处蓄洪区进退洪设施、堤防加固、移民迁建、保庄圩工程等,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该工程建成后,将发挥项目区蓄洪功能,兼顾长效生态保护。
“坚持环湖湿地蓄洪和生态保护的两大定位,建设应对超标准洪水蓄洪区意义重大,可以更好地保障全市汛期安全。”业内人士指出,依据规划设想,合肥将建立以裕溪河、牛屯河河道自排为主,以对江泵站抽排为辅,沿巢周边重点蓄洪区蓄洪保底的巢湖流域防洪排涝体系新格局。
按照全市部署,下一步着眼于打造“安澜巢湖”,合肥还将推动巢湖防洪全流域系统治理,打通巢湖对江排洪通道,推动凤凰颈闸新站、神塘河站加快建设,规划建设裕溪口对江排洪泵站,推动实施高标准加固裕溪河、牛屯河、兆西河等泄洪通道堤防,逐步构建更多行洪通道。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相关报道
巢湖启动水毁修复工程
近日,巢湖市在中庙街道率先启动了水毁修复工程,标志着巢湖市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巢湖市中庙街道将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作为水利冬修的重要内容,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提前谋划制定水利冬修目标任务。按照水毁工程类别,详列修复项目清单,明确修复内容和时间节点要求。在巢湖市中庙街道环巢湖新船塘水毁修复现场,机器轰鸣,可以看到几辆挖机正在对护坡进行修复。
据悉,2020年中庙街道水毁修复工程总概算投资120万元,总工期40天。该项目内容为新船塘护岸工程长177m、云水湾格宾石笼工程长104.3m、云水湾涵封堵工程、花塘河南埂渗漏加固工程长104m、胜利圩涵闸新建工程等。
目前巢湖市其他乡镇、街道水毁修复工程共分10个标段正在进行招投标环节,预计将在明年汛期前全面完成修复任务。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韩婷 通讯员 颜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