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今天举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获悉,合肥市民政局通报了十三五期间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养老体系建设等情况。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3830.6万元,救助贫困群众5.27万人次。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合肥市以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8项基本救助为主要内容,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托底保障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2016年户月人均551元、300元,提高至2020年户月人均686元、646元,年增速分别为6.1%、29.8%。五年来,合肥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3830.6万元,救助贫困群众5.27万人次。此外,合肥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两类补贴",五年来,为296707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3657.11万元;为387498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7406.1万元。
养老方面,合肥市目前共有养老床位6319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46.63张。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已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59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452家,覆盖率均达100%。已建成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2家, 覆盖率达100%。
目前,合肥为全市1.8万名三类困难老年人每月提供价值600元的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给予县(市)城关镇以外地区70周岁以上的低保、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每月50元养老服务补贴;为全市3.65万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医疗护理保险;全市20.6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全市4087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全部建立信息台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