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2月1日起,《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届时,合肥市将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并鼓励建设单位委托供热企业对新建建筑供热设施统一建设、管护。
新改扩建道路应同步建供热管道
该条例提出,合肥市将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供热用热技术,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集中供热。
在已建成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规划建设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的覆盖范围内,不得建设燃煤自备热电厂及燃用高污染燃料的供热锅炉。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应当按照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同步建设供热管道。
按照要求,新建建筑需要集中供热的,应当将集中供热项目纳入配套建设,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新建建筑选用冷、 热源时,应当优先采用已建成的热电联产、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等。
室温不合格可减收费用
供热企业一般应当自每年12月5日至次年3月5日向居民用户供热;每年6月5日至当年9月5日向居民用户供冷。
在正常天气状况下,满足供热设计规范标准和室内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供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居民冬季采暖、夏季供冷的室内温度。
用户自测室温达不到标准的,可以向供热企业或者供热设施管理单位提出测温要求,供热企业或者供热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派员到达现场进行测温。
因供热企业或者供热设施管理单位原因导致室内温度达不到标准的,供热设施管理单位或者供热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室温达到规定标准,并减收相应的费用。用户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拆改或者遮挡室内供热设施,排放、取用供热设施的热、冷水或者室内供热设施老化、损坏等,导致室内供热、供冷温度达不到标准或者造成损失的,由用户承担责任。
违反规定最高罚款2万以下
合肥市还将鼓励建设单位委托供热企业对新建建筑供热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维护。
在设施安全保护方面,禁止在集中供热设施保护范围内开展建筑、堆料、开挖、取土、爆破等危及供热设施安全的活动;禁止损坏或者擅自改拆、移动供热管网、井盖、阀门、仪表等供热设施;确需改拆、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供热企业或者热源企业的意见。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各类情形,此次《条例》明确,今后将由合肥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造;逾期未改的,将进行不同额度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还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条例规定,因重大设备事故不能正常供热时,供热企业未立即组织抢修或者未及时通知受到影响的用户,由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合建宣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伍静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