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守护城市安全的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即将再推"加强版"。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合肥市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已于近日正式挂网招标,此次项目将在合肥市城市生命线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基础上,对燃气安全监测预警进行再升级,待项目实施完成后,合肥中压管线及相邻空间将更加安全可控。
"城市生命线"已覆盖地下管线超2000公里
2015年,合肥市启动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项目建设。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实施了两期,监测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涵盖合肥全市超过50座桥梁、2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
系统运行以来,对重点桥梁、管线等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预报预警和辅助决策。其中,月均有效报警92.8起,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供水管网泄漏、路面塌陷、沼气浓度超标、桥梁重型车辆超载等各类突发险情6000多起。较运行前,合肥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有效提升了合肥市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相对于桥梁及其它管线的安全事故来说,城市里燃气安全的弦儿似乎崩得更紧一些。针对燃气专项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了2.5公里燃气管网安装气体采集监测仪以及配套信号采集传输设备,对燃气管网及相邻地下空间进行三维建模;二期工程中为819.5公里燃气管网安装可燃气体采集监测仪24499套以及配套的信号采集与传输、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等,对燃气管网及相邻地下空间进行三维建模,对地上81.9平方公里的危险源和防护目标进行三维建模。
"新版本"覆盖范围更广更安全
本次启动招标的合肥市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项目将在一二期的基础上,对于燃气安全的监测预警做进一步升级。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在燃气管线监测方面,新项目不仅较之以前覆盖范围更广,监测点位更多,对于各种预警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也更强大。
据了解,为切实提升合肥市城市燃气风险主动防控能力,及时发现风险、管控风险、化解风险,合肥市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项目将在合肥市城市生命线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基础上,拓展燃气高风险区域监测范围,提升风险隐患综合研判及耦合灾害模拟演练等分析服务能力,打通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的闭环壁垒,实现燃气事故联动指挥和协同处置,提升合肥市城市生命线监测中心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能力。建成后,能有效加强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监管,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降低燃气燃爆及其次生衍生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全面排查中压管线高风险隐患点
该项目建设包括管线安全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估、前端感知物联网建设、网络传输系统扩容设计、应用系统设计、数据工程升级、安全保障系统加固升级等六个部分。
在管线安全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估上,将会对合肥市区2715公里的中压燃气管线现场排查,采用风险分析算法对高风险隐患点进行详细风险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措施。而一般中压管道处于出天然气的"门站"或煤气公司,到居民楼调压表之间。
此外,在前端感知物联网建设方面,该项目将优化调整已安装的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4815套位置,新增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10631套,新增智能测试桩20套用于杂散电流监测,新增户内天然气智能监测仪150套、户内液化气智能监测仪150套。
同时,网络传输系统也将进一步扩容, 现有网络安全技术体系也将进一步升级。新增液化气安全监管子系统、新增燃气安全预警联动抢险子系统、升级燃气风险管控子系统、升级燃气安全监测预警子系统、升级大数据平台。
数据工程升级后,将能采集5类基础数据采集、38项数据加工处理及入库、17个燃气专业分析模型建模,以及2522公里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监测设备、190平方公里地上危险源防护目标、295处地下半地下空间的三维建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伍静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