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校园环境全面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但是在促进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问题上,确实没有根本改变,优质学校师资力量依然强,普通学校师资力量还是弱,不符合“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应该享有的优质教师资源”的承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全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视,就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研究对策,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义务教育阶段,争取每个片区都能够有1到2所好的小学和初中,考虑到广大市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应针对城区热门的合肥45中、42中、48中、46中、50中学、南门小学,均要启动新校区建设,争取覆盖本就薄弱的瑶海区龙岗北部、新站区瑶海工业园区、肥西县繁华西等片区;另一方面,加强教育资金投入,改善中小学校园环境,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带动弱势学校跨越发展,推进教育质量均衡;继续加大支教、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强校带弱校”帮扶,引导优秀教师向边远、薄弱学校流动。
二、建议设置教育集团或联盟,打破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由各个行政区和功能区管理,全部改成由合肥市教体局直管。由头部强校+若干弱校,组成教育资源联盟,设立每年教师在联盟内的轮岗率;或由得到社会普遍承认的优质中小学办成教育集团,常态开展联合办学,改革并优化淘汰现存部分非优质名校办教育集团的现状,采取“名校+新校”和“名校+弱校”的模式,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带动运用,推动学校联合办学。
三、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合肥市“十四五”网点布局规划,进一步深化集团化、联盟化等帮扶方式,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让学生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四、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集团化办学改革,打破行政区划和人事管理等多重限制,组建若干个义务教育集团,发挥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提升边远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造血”功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区域及校际间教师队伍建设差距逐步缩小,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学校特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希望随着我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努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应该享受的优质教师资源将成为现实常态。
对此,合肥市教育局11月22日回复称,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积极完善教育事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协调力度,实施市对县(市)区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购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构建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性别结构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目前,合肥市已基本构建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已基本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合肥一中东校区、合肥九中新校区、合肥特教学校新校区分别落户瑶海区和新站高新区,加大了教育资源供给和布局调整。各县(市)区通过开展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轮岗、新优质学校等工作,努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通过加大资源供给、集团化办学、师资交流等方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市教育局将深化研究。
编辑: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