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日均工作十几个小时 合肥“公卫人”坚守在抗疫一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晚上八点,瑶海区闵贤路逐渐冷清,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公卫中心疾控处的灯通常还亮着。胡蔺松作为公卫中心疾控处的年轻一代,加班加点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虽然工作难度大、强度高,但在疫情发展不容乐观的当下,努力做好新站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胡蔺松觉得自己“累并快乐着”。

疫情蔓延,打实防控基础工作

近来多地疫情蔓延,人员流动量大,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公卫中心疾控处加强了新站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据胡蔺松介绍,在接收到省市下达的相关病例患者人员信息后,公卫中心疾控处将通过密接留调系统对病例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留调工作,对于本辖区的密接人群进行7到14天的隔离,对于非本辖区的密接人群将联系其他辖区负责人进行人员隔离工作。除此之外,公卫中心疾控处还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工作强度大,但是从不懈怠

胡蔺松是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公卫中心疾控处最新一批招入的工作人员之一。虽然工作不久,但身处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胡蔺松已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困难。“从事这项工作压力是很大的。”胡蔺松介绍,近来疫情严重,公卫中心疾控处几乎都是“早8晚8”制,一天最少工作12小时,忙的时候有15、16小时。面对强度大、内容细致的工作,胡蔺松和部门同样年轻的同事从不懈怠。

“这项工作复杂且耗时间,需要一定的耐心。”胡蔺松介绍,例如在开展密接留调工作时,如何获取民众信任是难点之一,其次是如何劝说密接人员进行配合。在日常工作中,胡蔺松表示他们总是尽力和民众沟通,对于极其不配合的民众会先移交社区部门协调,协调失败才交给公安部门解决。

虽然很疲惫,当时觉得值

2022年1月7日,接南京市通报,一批由越南进口的火龙果检测出新冠核酸阳性并流入合肥市,其中部分火龙果流入新站区华润万家铜陵北路店超市进行销售。在接收通报后,公卫中心疾控处于1月7日晚连夜将超市该批火龙果撤架。第一天公卫中心疾控处对于该批次火龙果进行了采样检测,第二天公卫中心疾控处随即对进入该超市及购买过该批次火龙果的民众进行了大数据调查追踪,并通过电话询问的方式了解相关民众是否吃过或触摸过该批次火龙果,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100多名相关民众进行了隔离,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这次工作的展开让胡蔺松印象深刻,他表示虽然那几天高强度的工作让自己很疲惫,但是看到最终的工作成果,觉得很值。

坚守岗位,发挥党员“堡垒作用”

胡蔺松是合肥市蜀山人,虽然家离得很近,但工作繁忙的他很少回家,忙碌起来也无暇接收家人朋友的信息。胡蔺松的女友在上海工作,忙碌的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去看过女友。“再加班女朋友就要加没了。”胡蔺松说笑道。

不过,对于从事这份工作,胡蔺松并不后悔。“我是一个党员,作为基层服务人员,就是要发挥党员的‘堡垒作用’。”胡蔺松表示,他希望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夏映雪

编辑 王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