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通过将民间文娱团队孵化转型,培育成志愿队伍参与社会救助。”“定期上门会诊,为老年人等困难家庭提供社会救助服务。”“我们有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是基层的穿针引线者。”......1月18日,在合肥市包河区社区治理学院,来自包河区的13个街道(大社区)民政机构相关负责人就社会救助服务纷纷“交卷”参与评估。据悉,包河区社会救助品牌创建评估分为会场内汇报答疑和会场外实地核实两部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还随工作人员亲身体验了回场外实地核实。
图为:评估现场
在会场内,来自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合肥工业大学、榕树下社会工作中心的领导、专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提问、会商论证等环节,深入了解包河区各街镇(大社区)社会救助品牌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记者注意到,各个负责人在汇报时如数家珍,将近年来辖区社会救助工作一一摆在台面。
其中在2021年7月1日包河区正式启动“爱与陪伴”救助项目,对全区在册特困人员开展每月一次上门关爱服务,通过对特困人员生活状况和服务需求评估,有针对性开展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生活安全维护等救助服务,目前已服务特困人员1662人次。
在会场外,则根据各街镇(大社区)汇报的内容,包河区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工作人员分成两个小组,按照相关指标前往各街镇(大社区)进行现场同步评估核查,并根据需要将核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会场内。对此,记者随工作人员来到望湖街道进行核查,在一摞报告中街道入户探访服务记录表格外厚实。入户为老人居家清洁服务、陪老人聊天、入户会诊量血压、提醒防火防电.....每一项记录都具体清楚,特别是面对老年人群体,更是事无巨细。
图为:记者随工作人员到街道现场核查
图为:望湖街道社会救助服务记录表
一番现场会听与实地核查下来,记者发现包河区民政局通过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和“慈善综合体”建设,持续推进“1+13+6”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如“乐善乐行”“益聚同安”“五色帮客”“爱心壹佰”“一米阳光”等社会救助品牌,全面提升了“物质+服务”救助品质,探索出一条“政府+基金会+社工机构+社会力量”四位一体社会救助模式。
唐庆华 卜盛兰 方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吕欢欢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