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月22日,记者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包括合肥伟明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公司因涉嫌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企业等被撤销企业登记。为何会出现身份信息被冒用进行企业注册登记?身份信息被别人冒用了该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合肥市市场监管部门。
三个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被撤销登记
记者从公告中看到,合肥伟明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邱某、监事范某,以欺骗不正当手段取得企业登记,合肥市市场监管局于2022年2月8日作出撤销企业登记决定书。内容如下:撤销合肥伟明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6月14日设立登记中范某监事、自然人股东的登记事项;邱某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登记事项,及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翡翠路东,丹霞路南金水·童话名苑住所的登记事项。
公告还有撤销合肥凯客扬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10月24日设立登记中王某的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登记事项,及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合肥百乐门名品广场的登记事项。
撤销合肥崇靓纺织有限公司2016年9月8日设立登记中王某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登记事项;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翡翠路以西,金炉路以南港澳广场住所的登记事项。
均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登记的“空壳”公司
以欺骗不正当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究竟是什么情况?2月22日,合肥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钱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公告中的三个案件均是该区市场监管局办理,都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企业登记案件。“这三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为身份证件丢失,后被他人利用其身份信息设立公司,“被动”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这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设立的公司,一般都是“空壳”公司,在登记的注册地址根本找不到。”钱海燕说道。
记者注意到,此次三个案件中仅是撤销相关企业登记事项,那么对冒用他人身份证登记的是否有相关处罚?钱海燕坦言,大多数的案件中,被登记的公司股东本身就是受害者,实际的冒用人难以找到,没有行政处罚的对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建立了全国虚假登记责任人数据库。登记机关会将冒名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录入虚假登记责任人数据库,对其实施信用惩戒。”钱海燕说道
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上线后,“冒用”情况变少
此外,合肥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合肥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上线后,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企业登记的案件数量变少。而早在几年前合肥市进行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注册不用本人到现场,直接用身份证委托代理人就可以注册公司,可能会出现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情况。
该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今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平台正式运行后,注册系统跟银行信息进行联动,对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双重身份信息真实性验证。“现在只有当企业注册人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姓名,银行预留手机号、银行卡号一致时,才可以进行企业注册,这种方式能有效避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行为发生。”该负责人表示,此次公示的三起案件,均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上线前登记注册的。
2021年以来,办理21件撤销冒名登记案件
据悉,为规范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案件的办理,依法妥善化解被冒名登记群众的苦恼和困扰,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冒名登记案件制定了执法规程,明确了投诉受理部门,案件的管辖与分工及相关的调查与公示程序。
“2021年以来,我们已经办理了21件撤销冒名登记案件。对涉嫌冒名登记情况,我们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并通过查阅档案材料,对相关公司住所或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询问公司相关人员、登记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等方式,对冒名登记基本事实进行调查。”钱海燕称,执法人员在调查时还根据需要征询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意见,最终对经调查认为冒名登记事实成立的,依法作出撤销登记决定。
为方便群众,避免被冒名人重复提交投诉材料,该区还明确了案件受理规程。“假如同一被冒用人在我们局辖区内被冒名登记多家公司,申请撤销登记的,我们明确由最先接到申请的市场监管所统一受理核查,这样可以减少被冒名人重复提交材料。”钱海燕说道。
冒名登记行为,或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市场主体登记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市场主体冒名登记的撤销登记按照“谁登记、谁撤销”的原则,由实施该次冒名登记的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机关发生过变更的,由现登记机关负责撤销。
征求意见稿规定,存在经查明被冒用人在该次登记时知情,或事后以明示或默示方式予以追认等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作出不予撤销登记的决定。将冒名登记的直接责任人信息录入虚假登记责任人数据库,并依法限制该直接责任人自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并通过公示系统公示。对冒名登记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通过公示系统公示,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
梅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