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中国科大多语种专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大网消息,可支持60个语种的在线语音翻译,“能听会说可交流有感情”的冬奥多语种虚拟志愿者,中英文边录边译且能实时转文字的录音笔……在刚落下帷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这些高科技的应用助力赛场内外的无障碍沟通,诠释了“天下一家”的理念。这些应用的背后正是中国科大多语种技术研发的成果。

从2020年3月起,在中科院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下,中国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科大讯飞开展合作项目攻关。项目组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攻克了小语种专家知识匮乏和资源稀缺难题,实现了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突破。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克难,目前已完成60个语种语音合成、69个语种语音识别、168个语种机器翻译和14个语种交互理解和图文识别系统研发,其中重点语种相关系统的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项目研发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自动问答等多种技术为冬奥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录音笔、同传会议系统、冬奥虚拟志愿者等产品被广泛应用。其中,冬奥多语种虚拟志愿者融合了数字人生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多项技术,实现人与机器同理共情,让对话更有温度,在冬奥北京小屋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6种语言的自动问答服务,包括冬奥知识、中国人文历史、美食、景点、交通、天气等,受到运动员广泛关注和好评;双屏翻译机产品支持中文与60个语种在线翻译、15个语种离线翻译,被列入中科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这些成果应用以科技力量助力冬奥信息沟通无障碍,获得冬奥组委的高度认可。此外,项目成果还在手机、家电、汽车等行业落地应用,并初步建立了面向全球的多语种智能语音服务平台。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