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民间博物馆创建人张守才遇难题”后续:6000多件藏品无处展示,馆长很苦恼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今年67岁的张守才老家在阜阳太和,2016年,他在肥东撮镇镇龙栖地创建了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因为场地的原因,这座民间博物馆在去年11月关闭,目前6000多件馆藏藏品没地方展示,放在农村的房子里。(此前报道请点击

张守才收藏的瓷器。(2022年7月30日拍摄)

2月22日下午12点50分,在合肥市一处公园内,大皖新闻记者见到张守才,他满面愁容。原来,去年11月,他创办的民间博物馆从肥东撮镇镇龙栖地搬离,然后搬至合肥北城张守才老乡的仓库里。前段时间,因为仓库租给了别人,2月18日、19日,张守才连夜把6000多件藏品,又搬到离仓库不远的一处农房里保管。

藏品没地方展示,张守才很着急。

这6000多件藏品,是张守才和家人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收藏所得。目前,这些藏品都包裹得好好的,如果不包裹会出现磨损,比如老木雕会出现风化腐朽,纸币、铜钱则放在行李箱中保管,瓷器、古代木床、花轿,结婚证,地契,老照片,粮票等,张守才都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然也会出现损坏。

张守才和他的藏品。(2022年7月30日拍摄)

这些藏品有没有专门机构鉴定过?张守才表示,“收藏是我的爱好,我不喜欢鉴定真假,价值多少,没有所谓的证书,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的营业执照,搬博物馆时扔掉了,现在什么证件都没有。”张守才希望这些藏品能重新向公众展示,“现在最主要的是找场地,这么多东西,不展示出来,老是放在那里(农房),也不是事。”他希望大皖新闻记者帮忙呼吁解决一下。

张守才和他的藏品。(2022年7月30日摄)

去年7月30日在安徽省龙栖民俗文化博物馆门前,张守才(右)和朋友展示画作。

亲爱的读者朋友,对于目前张守才藏品没地方展示的困境,您若有好的建议,可通过大皖新闻0551-62639900热线联系我们,也可给大皖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留言联系,或者通过大皖新闻抖音、快手联系我们,我们将转达给张守才,感谢您的热心!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