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又到了柳絮纷飞的时节,让不少容易过敏的市民不堪其扰。4月9日,大皖新闻记者行走在合肥市包公园内,水边是抽出新芽的柳树,随着一阵风拂过,树上的柳絮四散飞落,一旁正在散步的市民感慨柳絮“跟下雪似的往下飞”。
“杨柳飘絮”源于杨柳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由它们的花序长成的蒴果成熟后逐渐裂开,里面的白色絮状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散,从而实现传播繁衍,这就是“杨柳飘絮”。“杨柳飘絮”一般出现在4月中下旬前后,受当年日均气温影响,会提前或推迟,可持续半个月左右。
落在草坪上堆积的柳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和煦的春光中,杨柳依依为包公园更添一分春色,不少市民坐在柳树下的长椅上欣赏春景。记者也注意到,有工人正在修剪柳树的枝条,去除一部分抽出的新芽,修剪柳树的形状,而环卫工人也在清扫道路。
“我在包公园干了几年了,这里没什么杨树,就是柳絮在春天会有一些,差不多就是三月底、四月份的时候。”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今年的柳絮稍多一点,在三月底的时候比较多,下过一阵雨之后就好了不少。”
同时,环卫工人向记者介绍,为了抑制柳絮,近年来公园内也会请专家来给柳树“打针”,对抑制柳絮有一定的效果,在柳絮爆发的时候,环卫工人们会采取用水冲的方式,抑制柳絮四处飘扬。“现在柳絮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再有一个礼拜差不多就落完了,还是下雨比较有效果,下几天雨之后,柳絮就会少很多。”
合肥包公园树上还未飘落的柳絮。
市民尹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她感觉近几年来,杨絮和柳絮的数量有所减少,“之前严重的时候是在羽绒被里行走,大概在2018年、2019年左右,现在只是偶尔骑车会迷眼睛”。
大皖记者从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在整治杨柳絮。“在杨絮和柳絮中,杨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大,柳絮絮量相对小,并且集中在河边作为景观,一般清明前后几场雨过去就结束了,但杨树絮量更大,飘絮成团,时间在五一前后。”在2020年到2021年,合肥市对杨絮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包括通过城市道路更新、公园改造等方式对主城区部分杨树进行了更换,对部分杨树进行“短截”处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28号,共治理杨树51995株。“在集中整治之后,杨絮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治理效果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现在主要做的也就是日常养护的工作。”
“杨柳飘絮”基本对人体无危害,但对个体体质过敏者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喷嚏或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也是不少市民对杨柳絮感到困扰的原因。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刘盛秀告诉记者,杨柳絮过敏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刺痛,对于容易过敏的患者来说,首先是要进行预防,佩戴帽子和口罩,避免局部接触和吸入。如果出现轻度症状,可以进行冷敷,症状明显的时候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外用药物,症状非常严重的时候,可能还需要配合口服药物。“大部分患者的话经过积极处理的话,很快就会好转的。但是也有少数病人如果再接触的话,可能会再出现,这是皮肤的问题。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相对症状会比较重,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刘盛秀告诉记者,不只是杨柳絮,春季是过敏高发的季节,还有不少市民因为花粉或其他植物产生过敏,近期皮肤科的就诊人数也在提升,市民外出需要注意防范。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