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国产超500比特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在合肥发布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4月26日,记者从合肥高新区获悉,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此款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后续还计划通过中电信量子集团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

测控系统和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硬件。其中,测控系统需要和量子计算芯片交互,实现信号的精确生成、传输和处理,会极大地影响量子计算机整体性能。为了验证大规模测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及各项指标,最直接的方式是定制专用芯片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测试。

为此,量子创新院定制研发了504比特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得益于量子创新院在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方面优秀的研发、加工能力,这枚定制芯片在集成超过500比特的同时,量子比特的寿命、门保真度、门深度、读取保真度等关键指标,有望达到IBM等国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可以充分满足千比特测控系统验证的需求。

量子创新院研究员龚明表示,"骁鸿"芯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大规模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的发展,更多考虑的是通过集成更多的比特数和实现各单项指标,来满足测控系统验证的需求。刷新中国量子比特数纪录的"骁鸿",综合性能与团队此前创造量子纠缠数世界纪录的"祖冲之二号"芯片尚有差距,不具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能力。

据国盾量子计算负责人王哲辉介绍,"骁鸿"芯片将在国盾量子千比特测控系统上进行单比特门、双比特门、读取操作及测控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工作预计在今年8月前完成。新测控系统集成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10倍以上,核心元器件使用国产化设计,在提升操控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未来,国盾量子将面向万比特规模,进一步研发适用于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的新型测控系统。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基于电信天翼云"国云"优势,已实现"天翼云"超算能力和176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能力的融合。下一步,中电信量子集团将联合国盾量子,依托"骁鸿"芯片研发量子计算整机,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放给全球用户使用。

记者还了解到,量子创新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正在研发1000+比特、比特质量高的超导量子计算芯片,向实现容错量子计算进行攻坚。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