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2023年10月,由退休老报人闫振田撰写的自传体随笔集《山河故人》出版。书中,作者以平白如话的文字,细致描画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也擦亮了一代人的记忆。日前,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组赴阜阳采访了本书作者闫振田,并与他的女儿——著名作家闫红进行了对话。
闫振田:
不写出来,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山河故人》一书作者闫振田
徽派:闫老是什么时候萌发了写书的想法?这本书写了哪些内容?
闫振田:我生病以后,特别想把我这一生写再来,主要是给我的儿女、孙辈看,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一代是怎么过的。整本书有120篇文章,20万字吧。
徽派:家人支持您的这个决定吗?
闫振田:起初家人说不让我写了,说保命要紧。但我不甘心啊,如果不写,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徽派:整本书写了多久?写起来有困难吗?
闫振田:我是2019年4月开始动笔的,写了整整一年。我一开始也不是太有信心,完成了两三个章节以后慢慢地找到了感觉。要说困难,首先是脑梗之后,突然不会打字了,手脚不听指挥了,字根也背不出来了。要知道,我以前上班时,是单位第一个学会用五笔打字的。还有就是,有时候会思维混乱,有些熟悉的人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还有好多事都想不起来了。
徽派:那您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闫振田:想不起来的时候,就把我以前写的文章拿出来翻一翻,一点一点地找回记忆。不会打字了也不要紧,我用笔先写出来,请打字员帮忙录入到电脑里。
徽派:写作过程中,谁给您的鼓励最多?
闫振田:我有时会把前面写的文章发给报社以前的老同事们看,请他们提提建议,结果大家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而且语言朴实,内容真实,都说书出来以后一定要人手一本,让大家借鉴,动员大家都来写。还有就是女儿闫红,她很支持我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我把其中一篇文章《送儿一程又一程》传给女儿后,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上发了出来,结果一天一夜点击量达到了180万次,留言的人很多,这说明读者对我写的内容很认可。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所以就坚持写下来了。
徽派:出版社是怎么联系上您的?
闫振田:出版社是在闫红的微博上看到了我写的几篇文章以后,主动跟她联系的,有三家出版社找她,都是以前给她出过书的,她选定了其中的一家。
徽派:您的女儿闫红是全国知名的作家,儿子大宇的事业也发展得很好。这是您起初为他们设定的目标?还是自身打拼的结果?
闫振田:应该说两方面都有。顺其自然,积极引导,在子女教育方面我就这八个字。我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很宽容,所以我对自己的子女也很宽容。闫红小的时候就喜欢看闲书,那时我订了很多的杂志,都是随便她看。五年级的时候,闫红已经把《红楼梦》读得滚瓜烂熟了,有回中央电视台举办《红楼梦》知识大赛,她就站在电视前面看,题目一公布,她张嘴就能回答出来,而且基本正确,我很惊讶,因为《红楼梦》我也读过,但还没她读得熟。闫红高中时数理化不好,我就建议她去专心学文,送她到复旦大学开办的作家班去学习写作,当时很多同事不理解,但我想水路不通走旱路,既然不愿走考学这条路,咱们就自学吧。儿子宏宇现在能把摄影店开到全国去,和我当年的鼓励也有很大关系。
徽派:您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父亲吗?
闫振田:不是老有人讲么,如果儿女比你强,你就成功了,如果儿女不如你,你就失败了。所以,我觉得自己很成功。
作家闫红:
在文字中读懂了父亲
闫振田先生的女儿、作家闫红
徽派:您父亲要写一本书,是在意料之中么?
闫红:他写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本书也是我鼓励他写的,因为我有时候会听他讲一些事,讲过去的年代,很多细节让我感觉非常新奇。而且我感觉他们这代人正在慢慢地老去,就像张宏杰老师给他写的推荐语“他们再不写就晚了,我们再不读就晚了”,所以我就有种时不可待的感觉。
徽派:事先有没有提前透露或跟你商量过要写的内容?
闫红:那倒没有。可能对我父亲而言,写作是一种很自发的行动,老人心里有很多东西,他特别想把它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他行动不便之后,他的表达方式已经不那么丰富了,所以写作就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徽派:闫爸很自豪地说自己当年是最早一批学会使用电脑的,但他写这本书时,因为身体的原因没办法用电脑,又回到了手写,无疑加大了写作的难度,会写得很辛苦。你和家人一开始就支持他么?
闫红:其实我的感觉是蛮复杂的,因为作为子女,我当然是希望他过更轻松的生活,但他闲不下来,有段时间是到了凌晨四点钟就开始写作。我知道他内心肯定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导致他睡不着了。有些人会把文章当作一个很大的事,但真正投入进去了之后会发现原来没有那么难。我觉得父母身体好是最重要的事,两相比较,健康当然是首选,但如果不让他写的话,他会不会生活得更不健康呢?大家都知道,现在患老年痴呆的人很多,我觉得让他写作最起码会锻炼他的大脑。自由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哪个年纪。
徽派:闫老说起初他是想自己找出版社的,但后来成了主版社主动联系你要这本书。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故事?
闫红:其实原因很简单——老爸成了“红人”,他的文章会时不时地在我的朋友圈和微博上小“火”一把。有段时间,我在帮他整理书稿的过程中,发现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特别好,我看了非常感动,就把它贴到微博上。其实我还蛮意外的,因为毕竟是一个年纪大的人写的与我们有很大时空隔阂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几乎每篇文章都引起了很广泛的共鸣,包括一些名作家、编剧、导演、大V都进行了转发,网易《人间》还主动跟我约稿。文章我也不是集中在某段时间贴的,我隔三差五地贴一篇出来,每次都会有人感兴趣,后来有三家出版社联系过我。综合比较之后,主要是考虑到出版速度,我最终选了小马过河,因为我觉得能快速地出这本书,能安慰到我爸爸。
徽派:采访闫老,他提到了本书的一个关键词——家风。能否解释一下您家家风的核心是什么?
闫红:其实我家的家风在很多农村家庭贴的对联上都能看到,就是“耕读”——勤快地劳作,同时不忘读书。这个在我父亲的书里就能感受到。书里我爸爸写到了自己的父亲,他当年是从山东逃荒到的颍上。我爷爷的父亲始终认为读书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坚持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即便在是生活那样窘迫的情况下,仍然让我爷爷去跟着地主家的私塾去读书;而我奶奶家在当地算是小康之家,她父亲看中我爷爷,是因为他聪明厚道,同时也是因为他识文断字,倒贴了陪嫁把女儿嫁给他。
我爸爸的一生也是受益于读书,他年轻时立志投身军营,写了决心书,结果体检时发现鼻中膈突出,但带兵的领导一看决心书写得这样好,破格把他带走了,如果不是他爱读书、有积累,他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所以我爸爸就通过他的命运和我爷爷的命运认定,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只要好好读书,就一定会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像我自己,也不是那种会学习的人,偏科很严重,数理化不好,如果放到现在家长肯定特别特别焦虑,但我爸爸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也从来不焦虑,他有一种特别奇怪的自信,他觉得他的孩子只要爱读书,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他会说,考试考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坚持读书,你想去哪里读我就会想办法送你去,至于学历啊文凭啊,这些都不重要。正是因为我爸爸的这种坚持,让我可以自由地发展。
徽派:如何理解老人家的作品在网络上引发的共鸣呢?
闫红:我个人的理解是,首先我爸爸的写作非常有诚意,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好卖或者怎么样,而是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他想穿越回自己的过往,所以他的每一笔描画都是非常真诚的、真挚的。看过他的书你就会知道,书里都是大实话,没有一句套话。我觉得有诚意的写作是能够打动别人的起点。
其次是,别看我们这代人表面上看好像跟父辈很隔阂,但其实我们是愿意了解父辈的过往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他们的经历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观照到我们身处的时代。
还有,他的书里特别能打动我的一个点就是文字间充满了爱,书里写的都是一些艰难岁月里的故事,但能让人感觉到爱无处不在。比如他有一次在饥寒交迫中流落到了一所学校,一个陌生人看到了他的境况后,给他打了开水,还拿了一个馒头,即便是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人们仍愿意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还有,他写到了邻居家的江大娘对他的各种疼爱、各种保护。是不是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呢?有时我会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大家还能相濡以沫,而现在日子比较好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又相忘于江湖了呢?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王文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