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及时语 »

评论|遏制中药材涨价势头刻不容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24日,话题“浙江一药农卖元胡10分钟赚52万元”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今年上半年,调理脾胃的白术、清热解毒的黄连等多种中药材,都刷新历史高价。部分中药材涨价热潮同样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全国四大药材专业市场涌动。不少业内人士称正经历史上“最魔幻一年”,中药材“牛市”或许已到。

中药价格便宜,是患者喜欢看中医的原因之一。中药材价格涨幅过大,甚至迎来“牛市”,势必降低患者看中医的积极性。有患者在某省级三甲医院看完中医门诊后发现,14服中药煎服制剂价格近千元。“方子较涨价前贵了一半,有些甚至涨了三分之二”。仅当归这种常见药材,一个月即涨价60%。中药材价格“涨声一片”,将使患者的费用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看待这次涨价的危害,首先应该了解降价方面作出的艰辛努力。由于中成药质量标准难统一、对产地有独特要求、很多独一无二中成药配方还需保密,中成药集采要比西药困难得多。正因如此,在药品集采的多轮“西药专场”之后,全国首次中成药集采直到2022年1月才开标,此后不断扩容。近日,国家中成药集采再次公布拟中选结果,共有68个品规药品中选,平均降价幅度为49.36%。中成药集采取得如此成效殊为不易,应倍加珍惜。

现阶段中药市场有两股力量在“拔河”:一方面,中成药集采在努力拉低价格,另一方面,很多中药材用史上最高价来拉高价格。值得警惕的是,中药材价格普涨,势必推高中成药价格。中成药集采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要原料药价格上涨趋势得不到遏制,中成药集采成效迟早会被这股涨价潮淹没和吞噬。

部分中药材行情一路走高,与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产量下降有关。中药材和粮食作物一样,有丰产和歉收之分,当丰产导致价格过低时,用保护价收购来增加储备并保护药农利益,才能避免“药贱伤农”影响种植的积极性,而当歉收导致价格过高时,则应将储备的中药材投放市场以平抑药价。此次市场异常波动提醒我们,这类的市场干预举措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

还要看到,这次中药材价格普涨,明显存在资金炒作等现象,以至于一些中药材被赋予了金融属性,沦为轮番炒卖的标的。对于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扰乱中药市场秩序的行为,一经发现,就应重拳出击,只有为市场炒作去虚火,中药材价格才会回归正常。

中药价格既关系患者的费用负担,又影响着中医药的推广与普及。影响中药价格的两股力量“短兵相接”,意味着当前处于决定中药价格走势的关键时期,在继续推动中成药集采扩容的同时,还须尽快遏制中药材涨价势头,如此才能确保药价持续走低的趋势不会因任何市场异动而发生改变。  罗志华

编辑  蒙国锐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