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几分刮骨疗毒的自制力,手机里的钱消失得那叫一个快。
刷刷小红书,半小时就花了几百块;打开抖音,又在直播间下单了童装、面膜、牛排;出门转转,看到商家推荐的水果不错,手机一扫,好几十块钱没了……
以上这段有多写实,屏幕前的你有同感吗?
钱难赚,但花起来可轻松了,特别是电子支付普及之后。
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前段时间,“用回现金的年轻人终于攒下钱了”的话题冲上热搜,评论区里不少人感慨,用现金的时候总是会省着用,真的攒下了不少钱;而在使用电子支付时,满屏百十来块的消费“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几千块钱花完了。
电子支付真的如此“神奇”?
买单仪式感消失、“痛感”减弱。
就支付透明度而言,现金是最透明的货币形式——当你进行现金交易时,你能够清楚看到钱拿去买了什么,并且要参与金额的计算,最后亲手将钱递给对方,仪式感满满。
当你钱包里有一沓现金,把钱掏出来买单的时候,看见它变薄了,你是有感觉的,总会有不舍。
再看电子支付的时候,我们的痛感会减弱。颜色、纸张面积、手感,这些属于现金的特征都被抹消,取而代之的只有屏幕上单调冰冷的数字。
而这种“不透明”的支付方式,可能导致我们对金钱的感知出现模糊,消费时更容易冲动和不计后果。而且电子支付将“掏出钱包——打开钱包——取钱——付钱”的仪式也给取消了,我们根本觉察不到金钱的流失。
刷手机乘地铁 蒋明 范柏文/摄
随时随地买买买,“距离”缩短。
有了电子支付后,会让我们更容易买买买吗?答案是肯定的。
试想一下,如果必须用现金支付,半夜想吃夜宵的你,得走出家门,找到一家馆子,才能付款买单;想买首饰的你,可能还得先去银行取钱,再去逛商场;周末想买衣服的你,找到一家服装店,试了几件衣服之后,可能不合心意,还要再逛几家店……
而电子支付,让你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下单。
电子支付的普及,大大缩短了消费决定与消费达成之间的距离,也减少了冲动型消费被打断的机会。
从天而降的红包,“成本”降低。
“扫一扫,领大额红包”“天天领神券”“天天领现金”……你是不是也经常领到购物红包?
领取到这样“非劳动所得”“非预期性”“从天而降”的红包,还有使用时间限制,你是不是也会一时冲动,下单了收藏在购物车里的东西,或者赶紧找家超市,进去买买买,就算并没有购物的打算。
怎么说呢?这就好像,在电子支付还未普及的年代,如果你忽然捡到了一块钱,你可能会交给警察叔叔,也可能会在路边找个小商店,买瓶饮料或者零食,直接花掉了。
现金支付的时候,在小店门口捡到钱的可能性十分小,但是电子支付时代,“红包”出现的频率还不小。而这些都是基于电子支付的普及。
电子支付让钱越来越不像“钱”,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之下,以后的电子支付可能更加便捷,我们花起钱来,可能更加“无感”。但花不花钱、花多少钱,起到绝对作用的:不是我们所采取的支付方式,而是我们自己。
所以,取消你的免密支付,给自己一点点时间,这样当你下一次拿出手机扫一扫,准备输入密码时,不妨再想一想,如果用的是现金支付,你还愿不愿意就这样将手中的钱花掉……
据安徽时评 撰稿:何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