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25日至2月22日,六安市公安机关共接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报警84起,占刑事警情总量的58.3%。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记者3月3日从六安警方发布的消息了解到,目前六安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较多的有以下四种,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首先是虚假防疫物资购买诈骗
受新冠病毒肺炎影响,群众对口罩,消毒液等医疗防疫物资需求量加大,犯罪分子利用群众急于购买医疗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在被害人付款后,长时间不发货或直接将受害人拉黑,失去联系,骗取钱财。
例如,发生在裕安区的陈女士购买口罩被诈骗案:2月6号,家住裕安区的陈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加了一个自称有大量口罩的人的微信。对方要求一万个起购。陈女士在自己的微信群发动了十余人团购,共筹资3万余元,给对方转了账。对方一直未发货。现该案件已由我市裕安分局刑警大队展开侦办。
其次是虚拟身份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首先盗取被害人微信,qq等聊天工具,冒充被害人,编造住院,急需资金周转等各种理由骗取被害人亲戚朋友钱财。
例如六安市霍邱县一单位员工被骗案。1月29日,六安市霍邱县一单位员工在微信上突然收到了初中学姐的好友申请,其发现对方无论是手机号码还是微信头像都是学姐本人,便通过了好友申请。相互问候后,对方以家中老人住院为由向其借钱,由于受害人未警惕,先后转账4000余元。受害人通过电话联系学姐后方知学姐微信被盗,其被骗,遂报警。
其三是贷款类诈骗暗中木马链接
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发布“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等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在木马链接上填写个人信息申请贷款,以缴纳工本费,保证金,解冻费,贷款发放押金等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例如,六安市舒城县吴某贷款被诈骗案。2月2日,吴某接到了一个未知来电,对方自称是某金融贷款公司的客户经理,问其需不需要贷款。因为受害人最近急需用钱,双方便添加了微信。对方让受害人下载某贷款APP,上传个人信息,后称受害人资金流水不达标、信息填写不完整等,要求其缴纳“包装费”、“保证金”等。受害人先后转款12000余元,再次联系客户经理,发现已被拉黑。现在舒城县刑警大队已立案侦查。
其四是发广告引诱网络刷单类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群众无法工作的情况,发布“足不出户,工作日结,报酬丰厚”等刷单广告,实施网络刷单类诈骗,引诱受害人刷单付款后,拒不退款,骗取财物。
例如裕安区王某刷单被骗案。2月20日,家住裕安某小区的大学生王某在微博上看到可以刷单赚外快,便与对方联系开始刷单。前几笔收到返金10元左右。继续刷单时,对方要求其再刷金额398元的交易20单。受害人先后刷单转款5000余元,后发现被骗,便拨打了110。目前,该案已由裕安分局刑警大队立案侦办。
据此,六安市公安局发布提醒说:网上购买医疗用品或药品要慎重,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勿轻信陌生代购信息;不要点击来源不明或陌生号码,网站发送的网址、链接,不要随意泄露、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的信息;收到亲戚朋友要求转账汇款,不要惊慌,要通过电话等多渠道验证确认,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不要从事任何形式的刷单,刷信誉等“工作“,因为你有可能被骗,而且刷单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手段,《反不正当交易法》已明确规定,刷单是违法行为。
马珊珊 刘小川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窦祖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