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启用百年防汛“水牌” 皖苏两村护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7月13日上午,在高宣圩圩堤上的一块安徽江苏省界标识牌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光明村村民周宗保,将手中一块大水牌交到了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西莲村村民赵仕珍的手中,赵仕珍也同时将手中的小水牌交给了周宗保,交接顺利完成后,两人又继续开始在自己村内圩堤上巡埂。

高宣圩是高(淳)宣(城)圩的简称,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联合防汛的一段大约13.5公里长的圩堤。其中在安徽的光明村境内大约5.4公里长,在江苏的西莲村境内大约8.1公里,圩堤外是芜申运河和水阳江,圩堤内光明村村民约2200多人,西莲村约有4400多位村民。

因为是两省交界地,在高宣圩,两地村民联合防汛早已是传统,“送水牌”是其中之一。“我也不知道水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高宣圩大概有一百年了,水牌估计从一开始就有了。”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杨本权对记者说。

高宣圩的水牌分为“大水牌”和“小水牌”。大水牌约4、50公分长,像一把小扁担;小水牌约2、30公分,如一根木尺。记者从赵仕珍手中的大水牌上看到,上面隐约刻着“高宣圩”三个字。“这几个字刻了好多年了,都看不太清了。”60岁的赵仕珍说。

今年7月7日,经历强降雨后,圩堤外河水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当天傍晚六点,高宣圩水牌启用,距离上一次启用已过去了四年。从那天起,光明村和西莲村每天都安排几十位村民拿着水牌在圩堤上24小时不间断巡埂,仔细巡查圩堤的状况,大小水牌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不断的交接传递,共同守护高宣圩。

“以往没有手机,如果拿着水牌巡埂的人发现了什么险情,会写个纸条通过水牌传递下去,让村里尽快组织抢险。”研究当地历史的专家袁晓明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不再需要靠写纸条传递险情,但水牌的启用就是一种汛情紧急的警示,也是村民们巡埂保家的责任象征。

“同圩如同命。”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杨本权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光明村和西莲村两村人心中共同的心声。皖苏两省两村的合作防汛并不只是“送水牌”,“今年目前没有发现险情,2016年我们这里曾发生过一处险情,当时西莲村那边很快就过来帮忙。”物资共享、人员共管,保障圩内村民生命安全,多年来早已成为光明村和西莲村的共识。

宋本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曹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