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这几天,因为南淝河水位上涨,居住在南淝河蜀山区段的数百位群众,转移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宿舍楼。记者今天从蜀山区了解到,安置点的居民被妥善安排生活,确保平安渡汛。
拿了水瓶和几件衣服就来了
“7月20日,我睡到半夜,社区来敲我的门叫醒了我,我一睁眼,发现家里已经进水了。社区劝我转移,我和丈夫拿了一个水瓶、几件衣服就匆匆跟着社区来到了这里。”回想那一夜,王大姐心有余悸。
五里墩街道党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河道两岸小区地势低洼,及时转移和安置一层或危旧住房群众,街道紧急协调了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宿舍,作为临时转移安置点。街道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放和敲门入户的方式,通知群众尽快撤离。当天劝离群众427户、1068人。劝离车辆998辆。
安置点是1栋学生宿舍,经过登记和体温监测后,居民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入住。在206房间,刚参加完中考的李梦迪正在给即将上小学的弟弟读故事书,他们一家原本住在长丰村五东居民组。“前两天雨下的太大,小孩在家都害怕,住到这来安心多了。”梦迪告诉记者:“叔叔阿姨把我们照顾的很好,我现在一点也不怕。”
和梦迪家一起转移的,还包括南淝河沿岸天一家园,黎阳佳苑,淝滨小区,长丰村五东居民组等小区居住在1楼的居民。截至19日晚,除去自行解决住宿的居民,在集中安置点的居民有227人,安排房间39个。
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五里墩街道清溪路社区对安置点群众实行一日三餐定时配送,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并配备有医护人员,给每位入住居民进行健康检查。
88岁老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雨
“雨都下‘雾’的了,幸亏街道社区及时把我们转移出来!”鲁定华老人最近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鲁老今年88岁,家住自行车厂小区3栋1楼,小区地势低洼,偶有排水不畅也正常,但她说自己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雨量,“如果不是政府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鲁老目前与2个女儿在街道安排的宾馆暂时居住,生活各方面得到妥善照料。
据了解,7月18日凌晨,荷叶地街道对自行车厂宿舍、石油库宿舍等老旧小区低层住户共256名受淹群众进行转移,除去自行安排住宿的群众,街道把26名转移群众安置在宾馆,安排专人24小时对接服务。
鲁定华和两个女儿都居住在安置点。“社区为我们配送一日三餐,我的大女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安排医护人员为她检查监测,我们在这里非常安心。”
许贞 詹伟伟 刘晓朦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