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能去妈妈战斗过的地方读书,是我的幸运。”9月17日,以668分的高考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的余宗玺在妈妈李从玲和家人陪伴下前往大学报到。半年前,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李从玲离开武汉前在华中科技大学留影鼓励儿子,如今梦想成真,一家四口在当时拍照的地方再次留下合影。
“一进武汉我就激动地哭了”
上午10时20分,经历2个小时的高铁后,余宗玺和爸爸、妈妈、奶奶抵达武汉站。“走下车站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李从玲激动地告诉记者,上次去武汉心情是沉重、紧张的,这次是开心、喜悦,“与当初冷清空荡的城市相比,武汉变得更美更热闹了。再次来到武汉,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又再度深深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
回想起当初作为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武汉战“疫”的情景,李从玲记忆犹新。他们团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6重症病区,护理人员达100多人。李从玲作为护理组组长,需要把护理人员的分组排班、物资分配等工作安排好。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从玲还带领护理人员,为住院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他们做康复健康操。
李从玲告诉记者,到武汉之后的前半个月,自己每天都忙碌到深夜,根本顾不上和儿子家人联系。而那时,正在读高三的儿子余宗玺正在家里上网课,紧张地备战高考。“孩子一直比较懂事,但由于疫情不能开学,又担心高考延期,他情绪上有些急躁。”李从玲坦言,家里只有爸爸和儿子俩人,自己确实有些不放心,但儿子性格和她一样,报喜不报忧,“每次视频聊天都劝我放心,安心工作,不要担心他的学习。”为了鼓励儿子,李从玲还在防护服上写上“余宗玺高考必胜”,为儿子加油。
曾经救治的病友专门到学校迎接
“今天我想带家人来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李从玲说,他们一家四口刚走出车站就受到了武汉当地热情的接待。余宗玺所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夏松等人,已经在火车站迎接,表达了学校的欢迎。
令她感动的还有之前救治过的病友,也专程来到校门口,迎接李从玲一家。“我们当时建立了‘医患大家庭’微信群,里面有很多病友的微信。”李从玲说,出院后,她经常在微信上指导病友如何锻炼,并解答病友的疑问,大家都相处得特别好。病友周女士获悉李从玲一家要来武汉,一定要见她一面,“当初戴着口罩,看不见恩人的模样,现在终于见到了!”在现场,两人深情相拥。“看到她恢复得很好,我也很放心。”李从玲高兴地说,“她们还热心地准备带我们游玩武汉,品尝美食,我说我能看到你们就很开心了。”
“在那个时候来帮助武汉人民抗疫,你们真是了不起。妈妈是英雄,儿子也要当英雄。”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勉励余宗玺。余宗玺告诉记者,今天的阵势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上了大学我要更加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这份光荣。”
“去妈妈战斗过的地方读书是我的幸运”
援鄂的一个多月里,李从玲所在团队负责的70多名重症患者先后出院,护理团队无一人感染。3月18日,离开武汉的前一天,她专门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门口拍照留念,希望儿子考取这所知名学府。
没想到几个月后儿子真的考上了这所学校。填报志愿时,余宗玺在选择学校时,感情上倾向华中科技大学。“因为妈妈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附属医院战斗过,能考进这所大学是我的幸运。”余宗玺说,他在高二时就听过学长学姐回校做的宣讲会,华中科技大学严谨的学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他所选择的光电信息专业也是他最喜爱的。
报到结束后,李从玲带着儿子来到他曾经拍照的华中科技大学大门前,一家四口再度合影留恋。“学校比妈妈拍的还要美。”余宗玺很开心也很激动。他说,未来的大学生活,他将以妈妈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