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屯溪老大桥桥墩拆除时发现铁蜈蚣 印证一民间传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20日,工人在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老大桥残余桥墩处搭设脚手架,将对桥墩逐一拆除,拆除中会进行影像记录,并注重寻找有价值的历史构件物等。同时,在已经打捞的石料构件中,专家发现了古桥桥墩石料中有一只铁蜈蚣,印证了民间相关传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得知,工人在对屯溪老大桥(镇海桥)石料构件归类整理时,发现一块石料中嵌了一只蜈蚣造型的铁器,觉得很稀奇。老大桥修缮单位对此非常重视,已将该石料存放在醒目之处。后期,会妥善存放、利用。据知,铁蜈蚣是在屯溪老街往黎阳方向的第三个桥墩发现的。或许,在随后的桥墩拆除中,还可能有新发现。

屯溪老大桥修缮工程技术负责人姚顺涞告诉记者,屯溪老大桥水毁后,就有老人说桥墩会有铁蜈蚣等镇邪之类的器物。此次发现的铁蜈蚣,印证了民间传说。该铁蜈蚣模样的铁器造型栩栩如生,被紧紧地嵌在石块内,石头顶部也就是蜈蚣嘴巴处还留了小孔。姚顺涞称,小孔是为了给铁蜈蚣透气,以前造桥人赋予了铁蜈蚣的生命意义,把它当作活物看待的。 

据知,前人在建造桥梁、住宅等建筑时,有在墙体、桥体设置镇守灵物和辅助物的习俗,灵物主要包括龙、凤、龟、麟,还有貔貅、葫芦、文昌塔、金蟾、大象、狮子、石敢当等。石头是运用较多的灵物。古人还有使用铁器、钱币等镇邪的习俗。网上,外地也有铁蜈蚣的发现。姚顺涞认为,桥墩内镶嵌铁蜈蚣,是一种民间行为,反映了古人乞求安好,希望大桥抗衡山洪长期坚固的良好愿望。

 老大桥构件打捞以来,不断有新奇发现,比如很多石料上有汉字,有的像人的姓,有的字如“又”等,不知代表什么意思;发现了雕刻精美、画面栩栩如生的佛像柱,发现庄重大气的禁渔碑刻,禁渔碑反映了徽州人民自古以来尊重生态的文明思想,发现了明代古桥上的质朴厚重的望柱石......。  雕琢精美、纹路漂亮、造型独特的分水尖、拱券等古石料构件,让人惊叹古代工匠的耐心与技艺,将一件件石料打造成了工艺品,桥墩里的填充石里也有成规模的平整石条,其对桥墩稳定性起到什么样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屯溪老大桥像一本厚书,有太多现代人不知道的知识与神秘。姚顺涞称,现代人对古桥大多是靠书本或口口相传来了解,桥内有太多未解之谜,这次,需要仔细研究桥梁结构、桥体构造、桥墩和基础类的物料等,这也是研究徽州建筑文化的重要过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