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3元/斤速冻水饺、10元/斤五花肉?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质疑电商“超低价”食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3元/斤的速冻水饺、10元/斤的五花肉、4.5/斤的芝麻油、28元/斤的酱牛肉……在当前供给侧改革、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不少电商平台却出现了很多“超低价”食品。1月21日,记者从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获悉,针对以上“超低价”现象,为弄清真实成本,该协会深入同类企业进行了成本调查。

这些产品是如何做到“超低价”的?据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从原料成本上也很让人疑惑,如当前猪肉价格已在30多元,10元/斤的五花肉从何而来?按行规,一斤芝麻油价格正常是芝麻价格的3倍,原料芝麻就在10元/斤左右;每斤酱卤牛肉需要1.5斤鲜牛肉,而鲜牛肉价格就在40元/斤左右,再除去包装、邮费,成本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明显的问题,哪些人在购买“超低价”食品?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还是工地、工厂食堂、小餐饮、农村批发门店等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而主动购买,最终进入消费者口中。此外,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以上“超低价”食品在电商平台销量而且非常大,很多销量达到10万+,成为同品类前列,并且“口碑”也都很好。

“‘超低价’食品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仅造成恶性竞争,而且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与我们提倡的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检测专家邵栋梁认为,之所以有些食品敢于“超低价”,一是钻了产品标准的空子,目前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主要是安全指标,仅是基本的安全要求;二是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知识的缺乏,比如刻意隐满成份表、淆混产品类别等;三是通过以促销、亏本补贴为噱头,规避了成本嫌疑;四是通过刷单、制造口碑等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倡议全省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不生产、不销售、不购买“超低价”食品,共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要提高消费理念,在食品消费方面,要以安全健康为第一,不要贪图便宜。在电商平台上价格超低、销量大,排名靠前的商品,不一定就是好的。

范吉亮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

编辑: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