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月4日,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老大桥(镇海桥)修缮工程现场,正在利用机械等进行黎阳方向的三个桥墩基础的施工,春节前,这三个桥墩的承台部分施工完成,节后继续进行桥墩“核心”施工。靠近屯溪老街方向的三个桥墩已经完成“核心”部分,节后也将实施桥墩石料构件部分施工等。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随着6个桥墩的面貌基本成型,屯溪老大桥的外形轮廓也已经呈现。站在西镇街或华山路的桥头俯瞰,已经可以想象出老大桥今后的模样了。
这次修缮,通过对桥墩基础的考察发现,古人造这座桥时,并没有在河床上用梅花桩等做基础,而是用松木直接在河床上铺层后就进行桥墩施工的。老桥几次水毁,可能也与桥墩基础不牢固等有关。为了确保老大桥不再被山洪毁损,这次施工中,对桥墩的桩基、承台、桥墩的墩“芯”采取了现代工艺与材料,增强桥基的稳固性,以抵抗年年都有的山洪冲击。目前,对屯溪老街方向的桥头也在进行围护桩施工,为下一步重修桥头平台做基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关联阅读:屯溪老大桥曾多次重建、修缮
屯溪老大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传是隆阜富商戴时亮(徽学专家陈平民经过考据,认为其实是戴广宪所建)为嫁女儿独资建造。古桥建成后,并没有平平安安的度过数百年。历史上,屯溪老大桥多次被山洪冲毁,进行过多次重建或规模性修缮。
其中,清代康熙十五年(1676年),老大桥被水毁。之后,屯溪黎阳富商程于谦捐巨资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古桥通行不到20年时再次被水毁,程子谦又独资复建,桥未成就去世。他的儿子程岳继承父志,终于把桥建成。
到了清光绪十年(1884年)四座桥墩受损严重,再次重修。
1990年代,黄山市当地政府曾对老大桥桥墩基础进行过一次规模性加固,对桥面等也进行了整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