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议题。围绕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今年主要围绕加快制定完善并颁布实施能源法、收紧碳排放权配额、简化光伏发电项目审批流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加快制定颁布实施能源法
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正在起草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07年开始酝酿制定,历经十几年,其间几度征求意见,2015年被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但至今未能出台。
曹仁贤在《关于加快制定完善并颁布实施能源法的建议》中指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单行法,但作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建坐标、指方向的纲领性上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长期缺位,使能源单行法之间缺乏统一协调,也无法处理能源四个革命、能源结构优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后,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宗旨的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能源法来统领。”曹仁贤建议,相关部门将能源法列入2021年立法计划,并优先安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建议收紧碳排放权配额
长期从事能源行业,“碳排放”成为曹仁贤关注的焦点。他介绍,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生态机制,对有效减少全社会减排成本,实现国家生态目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推动气候治理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全国碳市场存在仅覆盖发电行业,对年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以下企业不纳入考核,纳入企业碳排放基准值核算过于宽松,配额清缴义务设定上限,对地方分配配额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导致对纳入监管的企业减排约束力极其有限。
“现行碳排放基准值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核算标准。” 曹仁贤建议,尽快下调基准值,以市场手段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同时,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和取消纳入企业门槛,尽快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不再设立年排放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门槛,避免大量中小企业排放不受约束,造成碳排放公平义务的缺失。
“目前,企业配额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予以分配,现阶段一些地方排放大户仍是地方支柱企业,为防止地方对高排放企业擅自增加配额予以保护。”曹仁贤建议,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定期检查和聘请第三方机构核查等监督机制,保证配额分配公开公平公正。
简化光伏发电项目审批流程
根据统计,我国年碳排放量已经达到近100亿吨,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以上。“要实现碳中和,根据专家测算,我国碳排放总量要降至15亿吨/年。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将带来更多能源消费,如果继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将导致碳排放难以下降,无法实现国家生态碳目标。”曹仁贤认为,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关键路径。他也坦言,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一些地方因生态保护的高压政策,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很多光伏、风电项目落地难,一些光伏、风电项目甚至被拆除,导致生态浪费。”
曹仁贤建议,出台专项政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面对巨大的减排压力,可再生能源推广势在必行,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曹仁贤认为,生态环境改善既要算“小账”,不留死角,也要算“大帐”,即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和污染还非常严峻,需要拿出大刀阔斧的能源革命举措,因此建议生态环境部出台专项政策,明确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允许在生态红线范围内非核心区域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项目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生态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与农林牧渔、旅游休闲等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周期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且能源主管部门对项目投运时间又有严格要求。”曹仁贤建议,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光伏发电项目的环境评价批复和环保验收批复,特事特办,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为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驾护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