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3月15日上午,在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城北社区的一间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沙盘。沙盘的制作者是今年已经71岁的王绍贵老人,而沙盘上展示的是百年前宣城曾经老城区的模样。九街十八巷、五座城门、八座牌坊、五口水井……这些老城的记忆,都被一一展示,留下对于古城的记忆。
为制作沙盘他查县志、访老人
这其实已经是王绍贵做的第二个宣城老城沙盘了。“宣城九几年的时候开始拆迁,我感觉九街十八巷可能以后都没有了,就想做一个沙盘,让以后的人还能看到。”王绍贵告诉记者,最难的工作是追溯历史,还原曾经老城布局。
1950年出生的王绍贵,记忆中还有自己小时候宣城城区的街巷和地标分布。但他小时候,宣城的老城墙已经消失了,一些古老的建筑也没有了。为了让沙盘的内容更加完整,他翻看县志资料,还走访了很多老人。“找我以前同事家里的长辈,还到一些老地方走访八九十岁的老人。”王绍贵告诉记者,宣城的城墙主要是在抗战时期开始破坏的,他试图恢复被破坏前曾经的古城风貌。
掌握了资料后,他先开始画图,然后根据图样来制作沙盘。做过木匠和漆匠的老人,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04年的时候做过一个,后来被县里拿去展示了,2014年我又开始做一个。”王绍贵说,一个沙盘做了一年多。站在沙盘前,王绍贵向记者介绍,沙盘的底座是几块实木板拼接而成,为了防止腐坏,还特地刷了桐油。城墙是齿轮状的铝合金片围成,城内的房子都用木头一个个做成,刷了黑白色的油漆。城门、街巷、水井、宝塔、县衙等地标建筑都标注了名字。
沙盘上的每一个地标都有故事
对于王绍贵自己来说,沙盘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有故事。城隍庙、远东饭店是他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那座如今热闹的城中心小公园有老人说曾是水牢;城西武状元府门口曾有一座望乡亭,是吴家的武状元为了远嫁而来的妻子所建;从一眼井到四眼井,还有冬瓜井,曾是宣城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王绍贵是城北社区第七支部的党支部书记,几年前他将沙盘送给了社区,放在社区的会议室里展示。“经常有人来看,前两年还被一个旅行社拿去展示,他们给游客介绍曾经宣城老城故事。”
王绍贵说,接下来,他准备重新再做一个沙盘,把城外的别士桥、杨泗桥等再展示出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