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外卖骑手骨折遭遇“理赔难” 记者体验新业态人员工伤保险“困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出了事,公司不管不问。8个多月了,我的赔偿还没拿到。”安徽黄山市歙县的吴先生,此前做饿了么平台的外卖骑手,去年7月送餐途中发生意外,被鉴定为“伤残九级”,但截至2021年4月8日,他的保险理赔还未拿到。究竟何时能支付并不清楚,他不由感叹“理赔难”。而随着像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的增加,他们的保障如何?记者连日来多方采访,了解这一群体的工伤保险“困境”。

遭遇|送餐途中骨折,8个多月未拿到保险理赔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此前在歙县经济开发区送外卖。2020年7月29日中午,他在送餐途中,为避让一辆三轮车摔倒在地,“诊断为膝盖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我的半月板损伤严重。”8月27日,吴先生出院,开始在家养伤。

事发后,他将情况告知公司。虽然只做了20多天外卖骑手,但考虑到入职时交了保险,12月15日,他委托一家司法鉴定所做“伤残等级鉴定”。其提供的鉴定书显示,因雇主责任保险理赔需要,遂委托依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  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为“因外伤导致左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经住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评定为伤残九级。”

今年2月,准备好材料后,他开始找公司谈保险赔偿。显示2月25日填写的《出险通知书》标明,医药费67419.63元,误工费22500元,伤残赔偿金130000元,总计219919.63元。但截至4月8日,吴先生说,他的保险赔付还没到。“听说是保险公司需要的一份材料还没提供,但饿了么总公司又说提供了。”吴先生着急地多次询问,都未得到明确的给付时间。

“我平常送快递,兼职送外卖。”去年7月初,46岁的吴先生看到招聘信息后入职,选择在中午、晚上到凌晨两个时间段送外卖,“时间灵活,不耽误工作,还能增加收入。”吴先生说,做这个行业,就是在路面上跑,谁都不希望出事。但现在出了事,他发现,理赔起来有些难。

“现在外卖骑手这么多,我们能不能有一个稳定的保障,比如像企业职工的那种工伤保险?”吴先生坦言。

“我昨天和总部说了,回复已在对接保险公司,还要再等等。”4月9日上午,招聘吴先生入职的黄山某传媒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商业险理赔中确实“出了点问题”:之前提交的吴先生跑单记录,保险公司称没有收到。“我们代理商的记录保存有时效,目前由总部对接了。”他表示,一般来说,小事情线上能直接申请理赔,但吴先生是“伤筋动骨”,从准备材料到完成赔付,大概需要一个月。

体验|险种模棱两可,企业也有苦水

吴先生的遭遇,不只是个例。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业态下的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国约有2亿,其中就包括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他们的劳动权益,该如何保障?是亟须回答的问题。

“骑手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理商直接管,一类是众包的模式。”一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平台会在各地有代理商,对骑手来说就是站点,负责招聘、管理骑手和市场;而“众包”是有意愿做骑手的“想跑就跑”,在平台注册资料,找一个站点挂靠,不少大城市即该模式。“如果是第一种,代理商会给骑手排班发工资,数额基本相同。”他介绍,“众包”的骑手,工资则由平台直接打,单量、距离、商家等都会影响工资多少。

“我算2015年入行,那会儿骑手也有保险。”说到对群体的保障,该业内人士表示,一开始是个人老板买,付出的成本高,可能就有不愿意购买的现象。“市场发展到现在,可以说都会要求买,通过平台系统的后台操作。”他介绍,比如在饿了么的一个省内代理商,无论对兼职还是全职,骑手上线后,接到第一个单子,保险就会自动生效。“比如你兼职,歇两天不干,第三天上线接单了,保险随之生效。”而保险费用,由公司和个人各承担一部分,“个人出的不多,50到80不等,要看保额。”

“就现在来说,保险公司对这一群体也有专门的险种,保额可以,险种也是齐全的。”他告诉记者,像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均包含在内。就赔付的难易来说,有保险公司1万元以下的可直接线上申请。

那么,在实际应聘中,外卖骑手的保障究竟如何?4月9日上午,记者以应聘的身份进行了咨询。”我们是美团站点直招的,有平台险、商业险和工伤险。”当记者具体咨询险种和保额时,该工作人员未具体回应,“都有的,你放心。”

“全职有五险,签合同的。”一招聘饿了么骑手的公司工作人员对以上问题,也未回应就挂断电话。

“肯定有保险,是商业险,不买五险,因为购买的成本很高。”另一招聘美团骑手的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大多数骑手是做一个过渡,并不稳定。“一般做一年左右,最多跑两三年,长时间做不现实。”

“出了事,我才知道公司的名称,了解到保险赔付的额度。”吴先生也告诉记者,应聘时,他提供了身份证,开了账户后就开始接单。“公司说有保险,但保障细节,我没问。”

业内人士坦言,从其经营站点的经验看,这一行业虽不稳定,但有很多人是为了轻松、约束少。“作为站点,管理也很难。”他指出,这一兼职的群体,肯定不能用工资和理想来约束。“专职还好一点,有排班的限制。而对‘众包’骑手来说,人数多,更自由,管理更难。” 而这一行业,也呈现出年龄的特点。“站点有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更愿意跑的,是30-40多岁的中年人。”他告诉记者,这个群体有养家的压力,外卖行业门槛低,来钱快,和白天的工作又不冲突,只要愿意正常上班,收入算可以,”站点跑的好的,一个月有2000单,月收入过万了。”

与庞大的从业人数、特殊的行业规律相对,闯红灯、逆行、为抢时间速度过快等骑手行为,客观上也增加了其自身的风险。“安全意识和骑手本人也有很大关系。”合肥一代理美团外卖业务的公司主管表示,对骑手是有考核,但招聘骑手时,会根据其住所和意向,就近安排送餐,时间是够用的,正常能完成,“也会有意外,比如找不到顾客。这时给站长打电话,会有协助。”

“系统一般是就近派单,时间来得及。”为饿了么招聘骑手的一公司负责人坦言,对超时的,实际上一般零罚款,”除非是超时太严重,或者弄坏了餐品,会要求赔餐损,这种情况并不多。”他表示,不排除个别骑手为了收入多抢单,“跑得快,心也慌,也就容易出错。”

人社部门|为送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相关政策正征求意见

广开灵活就业渠道,同时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权益保障,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近年来,多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保障模式,并作出尝试。4月1日,广东省《关于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试行)》开始实施,网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者的8类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

“我们早前已关注到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问题,并作为重点工作。”合肥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外卖骑手受伤后平台推脱,特别是没有社保的从业者,合法权益保障较难。“按照现行政策,他们没办法参加单独的工伤险,特殊情况能参保兼职工伤险,前提是有单位为其缴纳五险。”他坦言,显然很多人是不符合条件的。“目前,人社部相关的政策正在征求意见,是专门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险。”他表示,人员涉及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快递人员。“主要是让他们参上保,保障上,间接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安徽省总工会开始向快递员、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会员赠送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2020年,在省市县总工会主体实施基础上,新增了与八大群体有关的省有关产业工会、协会、公司等,让更多组织和单位参与,提升从业人员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我们站点的部分骑手有工会赠送的保险。”吴伟华入职的黄山某传媒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律师|明确劳动关系,完善自身体制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从业者的劳动关系不明确,导致维权面临困境。”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范银萍律师认为,首先应形成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如果是兼职,和平台之间究竟是合作关系还是雇佣等关系?如果是全职,应该和其他职业一样,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服务的期限,缴纳社保,让从业者维护权益更有保障。

“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群体流动性较大,自由度大。”范律师表示,其次,作为企业,也应完善自身的体制,稳定该行业的从业人员。

“希望未来的法律能够覆盖这些群体,保障更全面一些。”范律师告诉记者,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很重要,比如健全与加强与新就业形态相关的劳动监管、劳动纠纷调解等政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许大鹏

链接:“灵活就业”工伤保险存在三大障碍

目前,全国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约有2亿,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工作伤亡,个人与家庭容易遭受巨大冲击。

调研发现,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愿高涨,工伤保险基金也存在较大结余,但因三大政策障碍导致他们被挡在参保门外。

政策门槛。目前包括快递、送餐等灵活就业行业,并未纳入《工伤保险条例》中应参保的群体。在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中,也没有快递、送餐行业风险划分,无法确定相应缴费费率。

参保渠道。在当前工伤保险制度设计中,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畴,必须由用人单位缴费。有地方社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少灵活用工单位不愿意参保,是担心为灵活就业群体缴费,容易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就要承担“养老、生育、失业”等社保缴费义务,增加企业整体用工成本。

工伤认定。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遭遇职业伤害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况才能认定为工伤。然而许多灵活就业者往往独自工作,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界限比较模糊,对工伤认定带来诸多挑战。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各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工伤保险扩围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部分地区在开展工伤保险试点工作,覆盖更多灵活就业群体。一类是出台地方政策,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另一类是采取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方式,建立独立职业伤害保障,便于灵活就业群体参保。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