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陆续接到不少合肥滨湖翰林园业主的投诉,称该小区要一下建设11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数量太多,且选址在居民楼附近,将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4月20日,该小区已经开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安装,但现场遭到不少市民反对。对此,滨湖世纪社区金翰网格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建设和选址严格按照《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进行,下一步将根据业主反映情况对数量做一些调整。
业主投诉:一下建设11个,也太多了
"政府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我是完全赞成的,可是也不能不提前告知我们业主,选的地址还在离居民楼这么近。"4月19日,合肥市滨湖新区翰林园小区的业主吴先生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反映,称该小区要一次性建设11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事先只是张贴了一个通知在单元楼楼梯处,业主对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建设和选址并不知情。
"我们都是看到施工才知道要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既然在试点过程,一下建设11个,数量也太多了。"该小区业主林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小区共建设的11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还存在选址不合理,其中,有8个点都在居民楼绿地上面,离居民楼太近不说,还将绿地铲除灌注了水泥。
林女士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对小区居民意见进行了集中梳理,目前已经有一千多户业主集中签字的一份名为《联名意见书》的纸质材料,对翰林园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选址和数量提出异议。
现场探访:站房安装遭到业主反对
4月20日早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滨湖新区翰林园小区内,在业主的指引下看到,不少栋居民楼前的绿地已经被铲除一定面积,并浇筑了水泥。"你看,这垃圾分类点离我们小区居民楼就几米的距离,一楼的居民打开窗户就能直接看到站点,选址太不合理了。"业主汪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她认为物业及网格社区在前期选址和数量上并不合理。
"那个公示的单子就只贴在单元楼门口,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贴的,我们这栋楼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事。"汪女士称,推行垃圾分类她很支持,但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选址应该让业主也参与其中。
当天中午,有施工人员用大卡车拉着几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站房进入小区,准备开始安装,现场遭到了不少居民反对。
社区回应:先进场安装5个站房
针对市民质疑小区要一次性建设11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数量过多的问题,4月20日,滨湖世纪社区金翰网格党总支书记李亚龙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翰林园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建设和选址严格按照《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进行的。据其介绍,根据《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规定,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的建设原则上每300至500户设置一个,因翰林园小区共有4554户,所以最初确定建设11个投放点。
"我们前期也在单元楼张贴了公示,还在个别居民楼下面摆点宣传,公示程序没有问题。"李亚龙告诉记者,对于居民反映的选址不合理的问题也是经过社居委、物业、施工方、业主代表等共同协定之后决定的。
李亚龙告诉记者,因目前不少居民对站点的选址和数量存在异议,他们也已经召开会议并现场走访,听取反映意见较大的楼栋居民的建议。"我们现在是打算先进场安装5个站房,同时准备汇报上级部门,根据相关规定争取减少一些数量。"李亚龙称,目前几个反映意见较大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也考虑重新选址。
"但重新选址后很多居民也还是不同意,我们现在也在做工作。"李亚龙说,分类投放点建成后设施设备完善,除了安装空调等,还配备有除臭、消杀系统,每天还有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清理。"站点建成后由物业管理,网格起监督作用,如果后期出现管理不当、臭气熏天等情况,将其停运并整改。"李亚龙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星级记者 徐琪琪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