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中国科大科学家在新奇自旋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荣星等人对一类速度相关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在微米尺度给出了当下最严格的实验限定。该成果6月29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这一成果展示了量子测量技术与基础物理检验的联姻,对广大物理学家极具吸引力。

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中,暗物质及其相关物理研究是一个尚待探索且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围绕这一方向的研究,人类可以对占据宇宙约四分之一的物质存在有更好的了解,并由此可能孕育出一系列重大的基础科学突破。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描述微观粒子世界的一个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但标准模型中并不包括暗物质,需要从理论和实验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1984年,科学家提出一种标准模型以外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由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玻色子诱导,此后一系列精密的科学实验被用于探索这些新奇自旋相互作用。

2018年2月,杜江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缺陷作为单自旋传感器,来搜寻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同年8月,他们基于该单自旋传感器,搜寻极化自旋之间的新奇相互作用,给出了微米尺度最优实验限定。这些工作均以静态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充分展示了金刚石氮-空位缺陷单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纳尺度对新物理的探索能力。

杜江峰团队近期开展了一类速度相关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索。他们通过石英音叉带动质量源在垂直金刚石表面的方向做简谐运动,并精心设计实验序列将所要探索的新相互作用,转化成单自旋量子传感器的量子相位信息。

该实验对一类速度相关的新自旋相互作用在微米尺度给出了新的实验限定,其中在200微米处的限定比以往基于铯、镱、铊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严格4个数量级。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