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安徽馆内,温润如玉的寿州窑、远销国内外的中草药布鞋、饱含徽文化独特魅力的徽州竹雕……再现了匠人精神,也唤起了更多人对于安徽非遗文化的关注。
传承历史精华,寿州窑展现安徽瓷器风采
取淮河沉层水土,采紫金山川矿岩。在淮南展馆,一排排寿州窑陶瓷器远看熠熠生辉,近触温润如玉。
"这个八公山紫金陶壶是取淮南市八公山上的矿物原料,原料中含铁元素,也被称为绿色陶瓷。今年我们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制成了这个‘四方归心’壶,纪念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团结各个民族,带领老百姓走向幸福生活。"淮南市汉风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怀君告诉记者,寿州窑也称淮南窑,寿州窑陶瓷创烧南北朝,盛于隋唐时期,以首创烧制黄釉瓷而著称于世。唐代茶圣陆羽《茶经》记载"(寿州)瓷黄色紫",将寿州窑列为全国六大名窑之一,并指寿州瓷黄茶色紫。
近年来,随着淮南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当地匠人也致力于让寿州窑的光辉重现于世。"为了提高陶瓷制作水平,我们坚持使用本土的材料、本土的文化、本土艺术家的工艺,创作出属于安徽陶瓷自己的特色。"许怀君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团队利用新技术,从千米以下的煤矿深层取土,将器皿造型和文化元素融合,推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鞋底里加中药,这双布鞋真"有料"
将"千层底"固定住,用针锥在"千层底"上扎出细孔,再用麻线飞快穿引……在深圳文博会安徽内,省级非遗项目——宿州泗县药物布鞋传承人正在展示中国传统布鞋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环节——纳鞋底。
泗县药物布鞋,顾名思义,是在鞋底的夹层里加进了中草药制成的布面胶底鞋,该布鞋加入了艾叶、黄柏、薄荷、丁香等二十余种中药材,经过一定比例科学配方加工而成,有显著的清热、燥湿、杀菌、止痒、芳香和祛臭功能。2010年7月,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布鞋制作工艺包含配伍药方、研磨或熬制药物、包底、纳底、上鞋、装楦、复底、压膜等60多道工序。光是鞋底就要纳上千针,还要保证针脚均匀细密,否则影响鞋的舒适度。"从事泗州中草药布鞋传承人李丹凤说道。
2009年,泗县回乡创业青年孙宝刚、李丹凤夫妇投资兴建了"安徽天和鞋服有限公司",从事"泗州"牌药物布鞋的生产销售。经过不断研发,目前,泗县药物布鞋年产量最多时达120万双,常年销往北京、江苏、浙江等20余个省、市及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
"我们还把药物布鞋制作和扶贫工作相结合,让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参与制鞋,既不耽误平时劳作,每天还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李丹凤介绍,泗州牌布鞋公司通过吸收农村贫困群众参与制鞋,有效解决了脱贫户就业问题,带动了2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6岁投笔捉刀,小竹子雕刻"徽文化"
在此次文博会安徽馆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建华正在展示徽州竹雕,一根根竹子在洪建华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高约30公分,直径14公分的竹雕,据洪建华介绍,这个作品是竹根雕山子摆件《星火燎原》是为庆祝建党百年精心制作的,一共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作品的创作灵感是选取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故事,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忆和崇敬之心;又创作巍峨险峻的群山、傲然屹立的松树和枫树来表达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徽州竹雕是利用黄山毛竹根,采用立体圆雕、高浮雕等多种技法手工雕刻而成,展示了传统徽派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洪建华自小就被徽州古建的雕刻深深吸引,16岁投笔捉刀,拜师学艺。如今,由他筹办的徽派雕刻博物馆和徽州竹雕传习所已经建成开放,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徽州竹雕喜欢徽州文化。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张大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