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采取“名校+”形式,深入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争达到85%……记者了解到,日前《铜陵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就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发布了相关清单与重点项目。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备受市民关注。今年10月14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上海、深圳、成都等12地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安徽省铜陵市位列其中。12月13日中共铜陵市委办公室、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铜陵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就五年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解读。
记者注意到,《方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到2025年,基础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学校办学特色充分显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发展选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
其中,在更加优化教育生态方面,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进一步纯净师德师风,让学生学习真正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源,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将有“绿色通道”
根据《方案》的任务要求,到2025年,铜陵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力争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争达到85%,不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加强幼教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待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以市域内优质公办学校为龙头,采取“名校+”形式,深入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带领薄弱学校、新学校尽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实现集团内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推行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方面,做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资源需求的预测与顶层设计,优化办学条件,加强探究型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建设,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和体验式课堂教学。
此外,《方案》还提到了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注重选优配强校长,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改革教师招聘方式,建立完善招聘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首要位置,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规范师德失范行为处理。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和教学能力提升。到2025年,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制度基本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更加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教师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方案》还建立了立德树人强基工程、课堂教学提质工程等九个重点项目。如坚持立德树人做实落细,优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方案,完善全市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好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通营地,加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组织开展视力监测活动,2021—2023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城乡教师结对提升,制定教育结对帮扶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挥“三名”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选派城镇优质学校的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挂职上岗,遴选乡村学校优秀干部和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帮助和引导薄弱学校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坚持“黑白名单”公示制度,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严防“爆雷跑路”退费难等乱象。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督查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情况,重点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
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修订完善《铜陵市中小学幼儿园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意见》,将新增绩效工资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占比。充分发挥考核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奖励性绩效工资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实行疗休养制度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黄雨杉 记者 陈牧
编辑: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