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合肥开幕。会上,五位省政协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其中,李和平委员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建议加快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陶仪声委员代表致公党安徽省委围绕高标准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言献策;宛晓春委员代表省政协科技界发言提出,推进科技创新转化,赋能千亿徽茶产业;邵迪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发言时建议,增强皖北产业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郑永飞委员代表民盟安徽省委建议把握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大会发言现场
不搞“冲锋式”“口号式”减碳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李和平在发言中建议,我省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需求侧,要大力提倡绿色用能和节能提效,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在技术上,要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力争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能源企业,引进培育一批能源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
在产业上,李和平建议,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能源科技装备产业,打造光伏、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体系,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电网装备及智能化煤机装备、煤矿机器人、天然气液化撬装等装备研发制造,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构建长江干线LNG产业带,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而在理念上,李和平表示要正确降碳,不搞“冲锋式”减碳。同时要合理降碳,不搞“口号式”减碳。此外还要安全降碳,不搞“运动式”减碳。
高标准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
安徽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委会副主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陶仪声建议,我省要支持家电、汽车、新型显示、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与海尔卡奥斯、航天云网、华为等合作力度,发挥科大讯飞、奇瑞等本土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一批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要支持龙头企业基于平台广泛连接、汇聚设备、技术、数据、模型等资源,打造贯通供应链、覆盖多领域的网络化配置体系。以“采购降本+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为内核,为中小企业提供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精深加工新式茶饮、含茶食品
安徽省政协教科卫体专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宛晓春委员建议,要壮大安徽茶产业,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可以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专业涉茶科研机构和骨干龙头企业,组建全产业链茶科研创新攻关体系,瞄准产业科技需求,挖掘茶叶健康功效,研制新式茶饮、含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茶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延链增值,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同时,宛晓春委员建议,要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发茶叶精深产品。并构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保护、选育特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机械耕作、名优茶采摘、智能化加工等先进装备,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宛晓春说,我省要扩大茶学高等院校和省科研机构培养研究规模,增强师资和科研人才队伍,鼓励茶叶主产市的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茶专业,推广普及徽茶文化。“还要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基层农技员、茶叶生产大户和茶农等的培训和技术推广。”
与沪苏浙8地结对搭建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
安徽省工商联常委、宿州市工商联主席邵迪说,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必须推动皖北快速高质量发展。为此,邵迪 建议,皖北地区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开展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集聚。比如,做大做强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亳州现代中药、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淮南大数据、宿州云计算等产业。整合产业链抓集聚,支持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引导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区。
邵迪说,皖北振兴,要加大人才支撑,“可以与沪苏浙8地结对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同时,要主动对标沪苏浙,开辟企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快捷通道,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破除“中梗阻”现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数据标注产业 唤醒“沉睡数据”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郑永飞建议,我省要推动科创策源在关键数字经济领域突破与应用。“特别是在高端工业软件领域,依托中科大和软件开发企业联合攻关,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体系。”
同时,要有重点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挥在数字农业方面数据和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合肥数字农业硅谷,建立全国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农业集聚区。”另外,要打造数据价值化高地,构建数据交易产业体系。“可以发挥皖北人力资本优势,充分挖掘淮南、宿州的大数据产业潜力,大力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唤醒‘沉睡数据’,加大数据要素供给。”
此外,郑永飞也建议,要鼓励国有大型企业以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一批具有核心算法的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数字经济皖军”,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向数字经济龙头转变。
葛心怡 蔡凯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项磊
编辑: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