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脱离城市的灯红酒绿,略去人声鼎沸的嘈杂,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上有条小路通向一老旧小区,53岁的吴之群和女儿就住在这里。一个人将女儿拉扯大,她感慨生活对自己“太苦”。 扛起百斤的包裹时,她默念女儿是“希望”。年龄越大,劳累疼痛时,她感叹女儿是温暖。懂事女儿说,坚韧的妈妈才是榜样。春节快到了,吴之群希望有一套崭新的床品四件套,和女儿崭新迎新年。
单亲妈妈说,生活 “太苦了”
1月17日下午,四里河立交桥的桥上桥下,车流不息。沿着桥下北侧的一条小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步行前往吴之群家。“这是一个老小区,不少人都搬走了。”同行的四里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吴之群就住在这一栋的4楼。“快到屋里坐。”她迎记者进门。一室一厅的屋内,顿时有些拥挤。记者看到,客厅的一扇门,用一块红砖抵着,门上的油漆已起皮开裂。吴之群粉色棉衣的袖口短了半截,露出了里面的白色打底衫,她稍微抻了抻才勉强遮住。
客厅一台老式两门冰箱、一个电暖气、一台缝纫机,一张餐桌,几把椅子,虽然简单,但一尘不染的地板,摆放的绿萝和蟹爪兰,让家里有了绿意生机。
吴之群今年53岁,老家在六安,独自带着女儿生活。说起经历,她反复感慨“太苦了”。30多年前来到合肥打工,吴之群经人介绍后成家。与爱人蜗居的十几平房子,既是客厅、卧室,也是卫生间和厨房。
日子苦,尚有人一起挨。不久,爱人身患重病,吴之群悉心照顾,终难挽其生命。“我离开时,什么都没要。”和背井离乡来到省城的那年一样,吴之群说她“一无所有”。
扛起百斤时,女儿是希望
而此后来到身边的女儿小华(化名),让她生活“有了希望”。
吴之群说,一个人照顾女儿,她只能选时间灵活的工作。2003年,本是某大商场做导购的稳定工作,吴之群遭遇下岗。之后,她去白马服装城帮人看过店,在超市干短促,也做钟点工。“都要干满十几个小时,(赚的钱)只够吃饱。”
女儿要上学,吴之群东拼西凑借款,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背着债,还要生活,你不知道有多难。”说着,她抹起眼泪。女儿小学二年级时营养不良,“人家饭店不要的鱼头,我拿回家炖鱼头汤。”吴之群说,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她还买了牛奶,“我能啃大馍,孩子不行,她要长身体啊。”
女儿初中毕业,因成绩不理想,高中三年,女儿去往六安某中学就读,也开始住校。“我租房陪读了一年。”照顾女儿起居之外,吴之群找了一份在仓库理货的工作,“几十斤,上百斤的羊毛衫打成包,码货、送货都要干。”吴之群说“泪都在流。”
“哭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是得坚强地站起来。”吴之群多年来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窗帘、桌子、冰箱都是1999年买的,一直用到现在。”吴之群告诉记者,热水器是去年才装的,电暖器是姐姐送的,但为了省钱,平时舍不得开。
客厅的角落,有一台缝纫机,在这个拖把旧了都要换新的年代,吴之群家里的抹布是用它手工做的。“这是我刚修补的。”吴之群又指了指窗帘,“衣服破了,修修补补也能穿”。
劳累疼痛时,女儿是温暖
餐椅上,是她用缝纫机给女儿做的红色棉垫。“女儿想考研,一大早起床看书。”看着餐桌上的书,吴之群告诉记者,女儿起早贪黑学习,晚上经常到12点。“她陪着我,等我先睡了,再悄悄起来。”知道吴之群睡眠不好,女儿总是先提前准备好洗脚水,试好水温,第二天一早递上一杯温水。
吴之群有糖尿病。常年的体力活,导致她的腰椎、颈椎经常疼痛。“每年要住一两次院。”近一两年,吴之群常感觉浑身没劲,身体偶尔不自主地发抖,“有点像低血糖的症状,医生说需要治疗。”忍了一段时间后,她今年住院治疗。女儿早晚一个电话嘘寒问暖,安慰她“妈妈,没关系,我会带你过好日子的。”
而去年临近过年的一幕,吴之群至今记忆犹新。“楼上漏水,家里被淹了。”吴之群回忆,仅有的电器、家具都被泡了,水从屋顶、墙上不停地往下漏。天很冷,母女二人相偎取暖,“妈妈,没关系,我会带你过好日子的。”吴之群说,丫头懂事,更让人心疼。
“她想考研,但也和我说,想早点出来(工作)。”吴之群深知女儿是担心她压力太大。
懂事女儿说,妈妈是榜样
吴之群接受采访时,女儿小华在卧室里默默流泪。上大学的女孩儿正是爱美的年纪,但19岁的她穿着朴素,蓝色皮筋扎着干净利落的马尾,1米75的个头,显得人特别瘦。
妈妈的付出,小华记在心里。上大学后,她每天会打电话,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孤独。”妈妈做的菜,每道都好吃。”小华读高中的前两年,妈妈两周坐车去一次学校,带着大包小包,牛肉、排骨、猪蹄,都是她爱吃的。母女俩相见,总是报喜不报忧。“妈妈每次去看我,她是忍着不哭。”小华告诉记者,她后来才知道,妈妈离开时总是带着泪,“心疼我学习辛苦。”
懂事的孩子早当家,小华的寒暑假就像陀螺,她做超市的短促,去食堂帮人打饭,曾连续十天每天站七八个小时,从来不喊累。“我的妈妈是榜样。”妈妈的坚韧感染了她,小小年纪,眼神里多了几分笃定。打工赚的钱,小华总想着妈妈。“买过她最喜欢的护手霜和木制梳子,我妈就喜欢这些实用的”。
刚放寒假,有阿姨已联系了小华,让她到超市做促销。趁着这两天的空档,她开始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穿梭于小区做防疫宣传。“我在学校也做过,比较有经验。”小华说,她还做过献血志愿者、新生开学志愿者,希望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春节将至,想添置四件套
吴之群感慨年龄越大,做零工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有些身体吃不消,耽误人家的事。有些人看我年纪大,人家也不要。”仅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在女儿上万元的学费前,已是九牛一毛。“不说生活费,还有每个月吃药的钱,也要一百多元。”
“感谢他们给申请了低保,多了些收入。” 记者了解到,四里河街道银河湾社区非常关心吴之群一家的生活,帮助她申请了大病救助、民生工程的助学定点帮。每到重大节日,社区还送去米油等生活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联系了一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与小华结对帮扶。
春节要到了,说到新年心愿,吴之群说“自己家不容易,其他人也不容易。”不愿意给他人添麻烦。当看到大家的热情,吴之群告诉记者,家里的四件套用了很多年,尺寸是1米8,希望能换个新的,崭新迎接新年。
如果您愿意帮助吴阿姨实现新年愿望,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551-62639900,或者登录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留言联系我们。
马海萌 徐娟娟 韦韬瑞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