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合肥政务区两大文化新“地标”建设进展如何?记者现场探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坐落于合肥政务区的合肥美术馆和合肥市中心图书馆是两大新“地标”建筑。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受到合肥市民的关注。

春日暖阳,在这两大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施工。目前这两大建筑工程进展如何?2月16日,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航拍合肥美术馆建设。

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钢结构施工

既要科里科气,也要文里文气。

合肥市美术馆项目坐落于合肥政务区怀宁路与万佛湖路交口,与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地质博物馆一同形成中轴对称布局,是合肥的重大文化场馆项目。

2月16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合肥市美术馆施工现场。随着主体结构的完成,目前该项目主要进行二次结构和钢结构施工,以及内模架拆除施工。

合肥市美术馆项目办主任王明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市美术馆的东立面上,以庐州铁笔画技艺为灵感,通过像素化排列的形式将石涛《巢湖图》中极富特色的巢湖波涛转译成抽象的立体画卷,打造出铜画卷幕墙。

“目前外幕墙正在进行预埋件的清理和定位放线工作。”王明向记者介绍,建筑外墙主体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板,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外表美观的特点。

合肥市美术馆外墙钢筋绑扎。

筒体之间错层分隔10大空间展厅

走进合肥市美术馆内部,在负一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二次结构砌筑工作。在地上一层,记者注意到几个卷曲的墙面已经建成。

王明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合肥美术馆内部空间延续归异出同的“流动”与“交汇”的主题,以四个巨大的卷曲“筒体”作为构成要素,“筒体之间通过错层分隔形成10大空间展厅,其中重点建设2个恒温恒湿展厅,建成后可具备展览珍稀名贵书画作品的功能。”

王明告诉记者,合肥市美术馆项目以合肥市花桂花为灵感,除东立面外的三个立面由花瓣造型组成,“建成后具有合肥市地方特色。”

合肥美术馆内卷曲墙面。

中心图书馆预计5月完成室外绿化和室内精装修

坐落于合肥天鹅湖畔的合肥市中心图书馆,是城市的一处新地标。2月16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合肥市翡翠路与祁门路交口东北角(城市轨道3号线、4号线换乘处)的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现场。

该项目办主任白良柱向记者介绍,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为裙楼设计,由主楼、辅楼、下沉广场、室外广场构成,主楼如一枚文化印章,辅楼如一方镇纸,印嵌于天鹅湖畔文化长廊中,“主楼、辅楼东西两侧赋以中国古代读书人’书篓’设计,寓意承载城市的智慧宝库。”

“目前施工主要是室内装饰和室外工程收尾作业,预计在今年5月完成室外绿化工程和室内精装修工程。”白良柱说, 后续将进行专业定制阅读书柜、软装、布展、雕塑和智慧书库的施工生产等。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吊顶铝板安装。

建成后计划藏书450万册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坚持“人本、文化、智慧、绿色”的建设理念,基于建筑与自然、开放与包容、文化与科技交互共融的设计,将形成智慧书库、阅读空间、童话半岛、市民驿站、文旅走廊、展示中心六大服务功能板块、56个多元文化主题阅读空间。

航拍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建设。

据介绍,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坚持以智慧图书馆服务与体验为导向,探索以智慧阅读链为业务纽带、大数据为基础资源、云计算为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为技术应用的智慧中台体系建设,建成后将市民提供一座阅读休闲、沉浸体验、文化展示、书店文创于一体的现代开放式的图书馆。

据悉,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建成后计划藏书450万册,阅览坐席 3000座,预计年接待读者约400万人次,年外借、网借、馆借图书约400万册,年组织开展阅读文化活动约2000场次。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