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欢度新春假期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发生了许多大事。在欧亚大陆那一边,一场国际会议值得关注。
当地时间2月18日,2024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下称“慕安会”)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闭幕。透过这场会议,可以一窥德国、欧洲乃至西方精英对自身安全及世界形势的看法。
在今年的会上,对当前国际秩序的失望和悲观情绪,弥漫在许多场合。发生在欧洲和中东两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使得战争议题与安全焦虑主导了本次会议。
困扰着西方世界的安全焦虑,显然更加浓重了。
2月16日,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开幕式上致辞。图源:新华社
“双输”论调
始于1963年的慕安会,前身是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论坛之一。
2024年慕安会是第60届会议,具有标志性意义。光看规模,本次参会人数超过900人,有5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超过100名部长级官员出席。
会前,慕安会组织方按惯例发布了《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为本次会议设定议题方向。今年报告的主题格外引人注目——“双输?”(Lose-Lose?)。
事实上,近几届慕安会的安全报告,都带有些悲观色彩。从慕安会这三年定调的变化中,就可见一斑:2022年是“摆脱无助感”,2023年是“重塑愿景”,今年是“双输”。
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发表闭幕致辞。图源:新华社
今年的报告称,后冷战时代关于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主义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报告前言中表示,必须避免因秩序支离破碎而陷入更为“双输”的局面。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6日在开幕式致辞时也直言,当前的全球秩序“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当今世界正面临核威胁、气候危机、人工智能风险等多重挑战,国际社会比过去75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从某些方面来说,即使是冷战时期也没有这么危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图源:新华社
援乌疲劳症
为什么欧洲如此悲观和不安?可以从一个时间点来理解。
会议举办之际,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
俄乌冲突已经逐渐演变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代理人冲突。“乌克兰疲劳症”蔓延,西方国家在对乌援助的枷锁下日渐不堪重负。各国紧缩的财政和国内的怀疑声音,削弱了西方民众对乌克兰的援助意愿。
与此同时,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及蔓延至红海地区的危机,都给欧洲安全带来新的变数。
乌克兰基辅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慕安会的主题是“通过对话实现和平”,但俄罗斯代表已连续三年缺席。
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一直是慕安会的参与者之一,通常由外交部长率代表团参加,俄总统普京、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也曾分别于2007年和2016年前往现场参会。
到了2022年第58届慕安会时,俄罗斯方面因“多重原因”拒绝了参会邀请。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慕安会正越发演变成为“跨大西洋论坛”,失去包容性和客观性。
而另一边,在本届慕安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继续对俄乌局势拱火浇油,希望将俄乌冲突长期化。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6日在慕安会上公开喊话,敦促美国国会尽快通过相关法案,向乌克兰提供计划中的600亿美元军事支持。
由于美国内部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政治角力,美方对乌军援已“断供”。关乎价值数百亿美元对乌援助的美国对外援助法案,目前卡在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众议院。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迈克·约翰逊14日表示,众议院“不着急”审议和通过该援助法案。
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约占外国援乌总额的44%。但由于美国持续的政治僵局,欧洲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德国对乌克兰的总体援助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本次慕安会前夕,德国与法国分别与乌克兰签署安全保障协议。协议规定,2024年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总额超过70亿欧元的军事支持资金。而法国将于2024年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最高达30亿欧元的额外军事支持。
这是欧洲目前面临的困境。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一方面,欧洲需要持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但支持力度在减弱;另一方面,美国对乌的实质性援助迟迟未能落地,还要求欧洲持续援助乌克兰,购买更多美国武器来武装欧洲,来应对所谓俄罗斯的长期威胁。
特朗普阴影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指出,所谓“双输”局面体现在俄乌冲突等地缘危机升级以及大国博弈回归的背景下,部分欧洲国家对自身“硬实力不足、规则制定能力下降”的焦虑。
二战后几十年来,欧洲对美国形成了安全上的依赖惯性。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既凸显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一依赖。美国可以全面影响欧洲,但欧洲对美国的内政外交无能为力。
此次慕安会前,参加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共和党籍前总统特朗普针对乌克兰及北约的言论,引发广泛争论。
2月10日,特朗普在一场竞选集会上重申不赞成向海外提供更多援助。他还质疑北约的作用,称将“鼓励”俄罗斯攻击任何国防开支未达国内生产总值(GDP)2%目标的北约成员国,并指责部分成员国拖欠会费。
特朗普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这引发北约和欧洲对美国政府换届后能否在北约集体防御方面保持一致性的担心。在2023年,北约31个成员国里只有11个达到军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
特朗普此番表态也影响到了慕尼黑会场。有媒体称,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后重返白宫的可能性如同阴云一般笼罩在慕尼黑上空。一旦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对乌克兰援助力度恐大幅减弱。
德国舆论分析认为,欧洲当前的普遍共识是,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欧洲都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提高自身防御能力,以形成更加独立的国防政策。然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各国分歧明显。
美国白宫。图源:新华社
为“全球南方”发声?
从去年起,慕安会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今年来参会的全球南方国家数量创下新高。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表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认识到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西方立场的全球南方国家很少,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影响和争取全球南方国家。
慕安会2024安全指数显示,在七国集团成员国中,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和其他一些全球南方国家未来十年将会更加强大,而自己国家将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衰落。全球主要南方国家的民众,对本国前景则更具信心。
《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的“双输”论调,也提及了全球南方国家。
报告说,现有国际秩序存在明显缺陷,全球南方国家因没能获得应有收益而不满,曾经拥护该秩序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因收益份额变小而不满,强调“相对收益”的零和思维导致世界陷入“双输”困境。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认为,所谓“双输论”明显反映了西方在国际形势大变局中主导地位的摇摆,以及对当前非西方国家群体崛起的不安。
当地时间17日,数千名反战人士在慕尼黑市中心举行抗议集会。图源:央视新闻尽管此次慕安会上西方体现出探索改革国际秩序意愿,但对于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报告给出的方案是:跨大西洋伙伴和“志同道合国家”在投资国防和威慑的同时,有选择地与“政治志趣相投的国家”追求互利。
肖茜指出,今年报告中一些表述看似是在为“全球南方”发声,但实质上并没有跳出西方传统的拉帮结派思维。报告一方面体现出部分西方人士明白零和思维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另一方面又将“志同道合国家”和其他国家相区分,既要实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又只能有选择地开展合作,反映出西方的矛盾和纠结。
据广州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