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评论丨我劝你别“加戏”

据重庆警方通报:4月1日7时许,巴南区人何某(女,37岁)在渝南大道一小区22楼家中突发躁狂,持菜刀将其婆婆砍伤后,将3岁幼子从窗户抛下坠地身亡。目前,伤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何某已被警方控制,亲属邻居反映其近期精神行为异常。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对这场惨剧,当有悲悯,也有警醒。

然而,随之而来的舆论,却很有几分异样,各种激切的言辞,映射出来自不同方向的爱恨情仇。

“键盘侠”无处不在  AI制图

一是说这女子没有精神病。理由是,她看到下面铺了垫子,就换了个窗口扔孩子,癫到杀子的精神病人怎么可能如此缜密。

第二种说法比较恶毒,是脑补宝妈被婆婆、丈夫苛待,所以扔下小孩报复丈夫。他们只遗憾丢下去的不是女子的婆婆。

第三种则是怪罪女子的婆婆,说她当时就在一旁,却不曾奋不顾身地去救孩子,平日里指不定啥样呢。

这喧嚣浩大的舆论狂欢,多是脑补,是无的放矢的阴谋论,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不说,还无端渲染了社会戾气,百害无一利。

当然,也有清醒者丢下一句话,叫“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话既对也不对,有些事情有明显疑点,有人想要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即便未知全貌,旁观者也可以质疑,加以评论。此前不是有很多次,通过网络舆论推动真相水落石出,实现了公正和正义吗?

但有些事张口之前,最好还是先想想,你掌握的信息,能否支撑你的论点?你铿锵有力地立论,是否审视过复杂的人性?

比如前天同样上了热搜的“奇瑞车主”事件,当初视频爆出来时,谁看了都得上火。跋扈的奔驰车主伸手就给人家车砸个坑,还碰瓷说人家撞他,对方可是一个羸弱而不自弃、梦想开车走天涯的老太太啊,这一对比,那场面不就在眼前了吗?

正义的热血在体内循环之际,谁会想到老太太只是个发言人,她方的那辆车也确实朝前开动了一点点,这起疑似“强势凌弱”的事件,本质上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纠纷。但无疑,有人想引导网民,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

利用舆情的人难免被反噬,但被愚弄而恼羞成怒的人们,是否也要扪心自问,是什么让你很傻很天真?明明交给警察就可以处理的事,你却啥都没整明白就宣布人家罪大恶极。

原因有几点:首先,过激言论能让人实现零成本的道德消费。你鞭挞罪恶,是因为你想拥抱正义,你话说得越狠,越证明你是个善良的人。没错,在网络上谁也不认识谁,但是,就算在现实中,很多秀我们不也是做给自己看的吗?网络是一面镜子,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越看自己越美好。

其次,肆意“指点江山”也可以让人获得操控感。众人皆醉我独醒,别看我躺在床上刷手机,我已经洞察了宇宙全部的奥秘。这世上哪个犄角旮旯里,有我看不明白的事呢?“早就看清你的花花肠子”“我最知道你是个什么货色”,类似这种愚蠢的智商优越感,还要给多少人造成困扰?

第三就是通过“阴谋论”实现安全感。有些人在现实中遇到压力,比如夫妻反目,同僚相争,日常像《甄嬛传》一样跌宕起伏,就要把这个压力转化到网上去。他们在网络上找假想敌,看谁都面目可疑,非揪出来不可。不知不觉间就加大力度,到后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承认,上面说的情况我也有过。我虽然没有在网上做过键盘侠,但最初看到这个奔驰车主被网络围攻,也是心中大快啊。围观网络上许多热门事件,我心里也是立场分明,想要快意恩仇。

腹诽一下没太大关系,但是在公共空间里发言,慎图一时之快。最重要不要有太多脑补,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你不知道你的发言会伤害谁,更不知道,你片面的发言是不是会反弹,很快就被真相打脸。(据安徽时评 撰稿:闫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