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包拯少年时在泉州生活过吗?“我从包公家乡来”前往探访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福建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在1012年曾任泉州市惠安县(今福建泉州惠安)知县。当地不少文史专家提出,包拯少年时可能随父在惠安生活过多年,并为此专门前来合肥考证。

5月13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共肥东县委主办,肥东县委宣传部、新安晚报社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将再度出发,前往泉州,试图解开这一疑问,同时也弘扬包公文化,展现包公家乡肥东县的高质量发展成就。

“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自201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年。由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采访团,沿着包公仕履足迹,先后前往广东、河南、河北、浙江、广西、山西等省的十多个城市,探寻当地包公故事,弘扬包公文化和精神。活动通过实地开展采访、交流,推动特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交融,同时展示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肥东包公文化资源,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2024年,第六届“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首站将前往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惠安县等地,继续探寻和挖掘包公故事、包公文化。

据嘉靖《惠安县志》记载,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在1012年曾任福建惠安县知县。有惠安的文史专家曾提出,包拯在少年时期可能随父在惠安生活过多年,并为此赴合肥考证。同时,福建泉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有着悠久的海洋文明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公文化,也随着海洋文化通过海上贸易线一同出海,得以在东南亚广泛传播。

据了解,目前泉州仍有不少包公文化遗迹及传承,比如石狮包公庙、国家非遗泉州提线木偶戏有传统剧目《包拯断案》等。“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团将一一探访。

肥东作为包公的家乡,包公文化及精神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文化血脉。近年来,肥东更是借鉴以包公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了包公故里文化园。本次活动也将与包公故里文化园充分联动,通过在泉州当地进行文图展示、发放包公文创礼品等方式,持续发掘包公文化的意义、传播包公的形象,不断擦亮“包公故里”的品牌名片。

包公文化及精神历久弥新,被赋予很多时代的意义,是中华文明史上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包公文化为肥东建设现代化文化大县注入动能,成为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抓手,为县域发展增添人文厚度、价值深度和形象风度,进一步提升了肥东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高绪巍

编辑 许正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