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身残志坚 她用双手搏出一条脱贫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有这样一位中年妇女,在自家开个小商店,没顾客时组装电子配件,又在柳孜文化园商品街经销游客用品,整天家里家外忙得不亦乐乎。不熟悉的人还以为这是位年富力强的“女汉子”,实际上她却是位下肢瘫痪、“走动”时只能用双手握着双脚,艰难挪步的残疾人。

她叫李秀平,1976 年出生的她2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小时候虽不能像其他孩童那样踢毽子、跳绳,但性格倔强的李秀平坚持要去学校读书。就这样,李秀平由哥哥、姐姐接送一直读到初中毕业。25岁那年经亲友介绍,嫁给了道口村体弱多病的种道田。不过,种道田患过脑梗,不能务工挣钱,每年还要花药费好几千元,4亩承包田的收入还不够他吃药钱。儿子在县城读初中也要花钱,李秀平算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2014 年经村民评议,李秀平家成为村里首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为种道田安排了公共服务岗位,每月 800 元,正在读初中的儿子享受了智力扶贫政策,李秀平每月也能领到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生活补贴 126元。有了这些收入,家庭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缓解。

“自己虽说下肢瘫痪,但是双手灵活头脑清楚,不能坐在家中等政府的扶贫政策养活,总得干点事增加些收入,也好早日挪出穷窝。”2014年底,李秀平琢磨很久后,决定在自家开办个小商店。

离道口村不远的柳孜文化园去年五一试营业以来,特别是周末游客很多,李秀平便进些儿童玩具、矿泉水、绿茶等小商品,到文化园摆摊,每月400多元的收入为她增收脱贫增添了信心。去年初秋,李秀平看到几位妇女在家组装电子配件,正常情况一天能组装300多个,挣十来块钱。李秀平便到电子厂学组装技术,一有空就在家组装。

邻居看到李秀平这么拼,劝她别干了:现在政府扶贫政策那么好,你就是啥都不干也饿不着啊。性格倔强的李秀平却说:“一天能挣10块钱,总比不挣一分强,我身体不好做不了大事,如果能挣小钱的小事还不愿干,单等着靠政府养活,那就真成废人了,就是挪我也要挪出穷窝!”

陈若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磊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