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有点魔怔,看《人世间》里面人进屋就干活,心想不是应该先洗手吗?换到《心居》,看里面各种吵吵,就想劝一句,自己人别折磨自己了,省点精力对付无妄之灾不好吗?
疫情两年多,不觉生出新的本能,看任何事物都会加上疫情滤镜。比如重读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心想,这要是写进流调报告,分分钟被社死啊。
更不用说“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妥妥的聚集加无防护,又是长安这样的大城,有点啥事就是大事。
但也因此更加感到某种伟大,江河万里,泥沙俱下,少了点整肃,但容许人人都有点英雄枭雄气质。就像一个特别健康的人,不怕吹点儿风淋点儿雨吃点不干不净的东西,你看《水浒传》里有哪个英雄点二斤熟牛肉时会问保质期,就一个宋江,是个吃几口鲜鱼就要闹肚子的主。
《长安古意》据说原本发端于宫体诗,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的确,这首诗里有宫廷,也有男女,但是辞藻不能算是靡丽,而是华丽得生机勃勃: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长安大道”四字,奠定了整首诗的气象,即便接下来是“连狭斜”也没关系,我们知道这是一座大城,像王小波最为推崇的查良铮的译作: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相形之下,柳永写杭州的那首词,说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说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像个满头珠翠的美艳贵妇,够美,但不够强。传说金人读这首词而起了觊觎之心,怕是无稽之谈,但是这首词里展示的杭州,就是很容易被坏人盯上啊。
而这些大道连狭斜,个人私域容许被保留,甚至水涨船高,也要飞扬一把,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
怎么做才不辜负?有人写诗,有人做官,有人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都是想把自己尽量抻开。所以开豪车(青牛白马七香车)有什么不对?把房子弄得奢靡华丽(双阙连甍垂凤翼)有什么不对?在街上看到喜欢的人,不用刨根问底,就在心里放一把火有什么不对呢?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不相识才好,只爱陌生人,去他的知根知底,和陌生人的恋爱才是更让人激动的冒险。这种恋爱当然也不会管柴米油盐,只想问你如何追欢逐乐: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辛弃疾的警告就在耳边:“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她们也有现成的话等着:“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好像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心情已经被悉数传达,管他尘土不尘土,我只要这一刻的尽兴。
因为不尽兴太讨厌了:“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一个“憎”字态度鲜明,人生苦短,就要和清心寡欲势不两立。
不要跟诗中人说“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不要说“轰轰烈烈不如平静”,糟心的恋爱不如“一杯红酒配电影,舒服窝在沙发里”,诗中人元气沛然,越战越勇,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才是最好: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当然,男人还要更自由一点, 他们以各种身份穿行在长安城,用主体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看到“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看到“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这是一个有序的世界,也是一个明面上的世界,在这样的秩序井然之后,还有暗流涌动。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探丸借客” 的典故出自《汉书·尹赏传》:说长安闾里少年——差不多就是汉朝古惑仔,蔑视法律,受贿报仇,制作红黑白三色弹丸,摸到赤丸者杀武吏,摸到黑丸者杀文吏,摸到白丸者给同伙治丧。
后来这些为非作歹的家伙都被尹赏收拾了,有的被处刑,有的被招安,可是尽管我们热爱“武官马上安天下,文官执笔定乾坤”的太平时日,还是想对古惑仔的世界探一探头。
文艺的世界不只有真善美,还有恶之花,村上春树说:“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便不容分说地渗出来,浮现于表面。作家或多或少都要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分明知道危险,却仍得手法巧妙地处理。”他说,这或许同河豚身上有毒的部位最鲜美甚是相似。
如果我们可以窥视唐时的长安,想看的,一定不只是歌舞升平万邦来朝,还有那些“毒素”:黑暗处的交易,人性原始的蠢蠢欲动。文学作品不是社论,“正确”不是核心价值。马伯庸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就像是从这几句诗里化来,黑衣人飞檐走壁,在我们入睡之后,世界是他们的: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百姓们只管醉生梦死,一点小小欲念的飞升就会很快乐,肉食者则将长安当成比拼权势的舞台,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这些炙手可热的人,以为人生可以永远处于高光时刻,要将自己的小宇宙不断扩张。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总觉得富贵已经被她养家了,还可以养得再肥硕一点,就算秦可卿临死之前对她发出预警,她还是只管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长葆富贵?
她不知道,轰轰烈烈瞬间就能坍塌,这看似收拾不尽的繁华,忽然就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时只道是寻常,以为不相让是寻常,逞意气是寻常,眼前这乱糟糟各种喧响是寻常。可能在这样的热闹中,也会有小小的踩踏,对有钱人羡慕嫉妒恨,烦歌姬太妖娆引发纠纷,你不知道,这财富妖娆纷乱都是盛世的底气,只有在盛世里,才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拒绝节制。
当然,再这么写下去三观就太不正确了,而且,乐极真的会生悲,于是作者笔调一转,写道: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一个热气腾腾的世界,忽然就戛然而止。人们路过那时代,像《聊斋》里的书生把一场梦幻看做实景,黄粱一梦,沧海桑田,白玉堂变成墓碑前的青松,改变原来是这么容易发生的事,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唯有寂寞永恒: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个结尾是有点没意思,很扫兴,像是在说,戏里的人总要化为尘土,冷眼旁观才是智者。但是真用不着有这种优越感,这样的表达,在历代诗词里实在太多,人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恐惧的,因为恐惧而节制。唯有这首诗,让欲念纵横,若你在最好的年华里,读了,会为之血脉贲张,在不那么好的时光里,想起来,是惆怅加怦然的五味杂陈,它不是时代的眼泪,是盛世的绝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