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戴健:信念如磐自极天 ——清明致张璋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从合肥去安庆,读烈士家信,思桑梓故人,哀戚沁骨,泪水湿巾。三十正青春,你抛头颅洒热血是何因?我在悲怆的氛围中冥想,我从记忆的长河里追寻——东晋郭璞堪舆时,曾称“此地宜城”,“宜”就成了安庆的简称。可“秋风秋雨愁煞人”时节,为啥偏偏容不下一个如邹容所说的“革命军”?88年前你舍生取义,正气凛凛,伟岸身躯是大写的人;而今你音容宛在,信札见丹心,生生充满精气神! 

1935年的“全家福”。 

你1906年生于合肥西乡,系出名门。曾祖辈有淮军第二号人物、两广总督张树声;曾祖是其弟、记名提督太原镇总兵张树屏。到你这一代,后置辈分,谱名张鼎和,学名张璋,字晓天,立志破晓改天,字如其人。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是你的“嫡堂妹”,才媛耀星汉,芳名遐迩闻。你从合肥到天津,读南开再投黄埔,而后赴日本,归来上辅仁。辗转求学路,步履艰辛;矢志真理寻,探索梁津。你19岁入党,参加革命,以笔作枪,救亡图存。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后,你旋被派往北平筹备成立北方“左联”,组建文学新军。你入列三人主席团,又当选执委,擎旗打头阵,激情如火喷。你以安徽同乡的身份,串联霍邱籍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等“未名社”成员,又集合曹靖华、孙席珍、范文澜等进步人士和作家,同侪共进,结为知音。 

你奉派返乡,续火传薪。位于合肥后大街(今安庆路)龙门巷内的张公馆,院大宅深,关不住你志存高远的心。留过洋的“四少爷”居然轻装短打到乡村,发动贫雇农“闹翻身”。你多方募集款项,支援鄂豫皖苏区红军。又鼓动西乡村民,抗交“皇粮国税”,抵制拉夫抓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你想方设法夺武器,意在星火燎原,扭转乾坤。你到张新圩寻故访亲,又佯装肚子疼急需进城看病,把看家护院的十多支长短枪暗藏在充作担架的竹床下,捎带出圩门。族长岂能容忍?抓捕你送往官府,意欲“大义灭亲”,还要在宗祠公审。你的母亲是东乡六家畈淮军将领吴毓芬之孙女,妻子吴昭毅又是吴毓芬儿子的孙女,婆媳一门,亲上加亲。她俩费了老大劲把你赎出,可是你还不“安分”。虽“听话”远走高飞,然鸿鹄志壮心不泯。你辗转沪上和宜城,赓续以笔投枪,办刊撰文,笔力千钧。 

你于1936年在安庆又一次被捕,囚入饮马塘看守所,牢门深深。敌人严刑拷打,你却守口如瓶。当局军事法庭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你死刑后,你在香烟盒上遗言妻子吴昭毅:“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真乃从容慈仁,淡定坚贞。月如钩,光似银,万籁俱寂夜深沉。你接连写下十封绝笔家信,充满侠骨柔情。你义薄云天,感动狱卒吴纪林通风报信。他向你六弟枢和描述,9月8日你在安庆由监狱赴刑场,经孝肃路、黄家狮、小栅子,“到东门外,一路唱党歌”,再现了你视死如归的屐痕。“离刑场十数武(步)”你坦然要了一支烟,吐雾吞云,等闲看“去留肝胆两昆仑”。刽子手用脚蹬,试图让你下跪。你宁死不屈,“大丈夫男子汉是不跪的!”在场的吴纪林目睹耳闻。“怦然一声,弹从脑后穿过前额……”碧血黄花,你以身成仁。真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你在四姐妹的眼中,就是“我们张家的英雄”。“忽然天外飞来”苏州九如巷,仆仆风尘。她们称赞你何止是“美少年”,何止是“英俊”,简直就是古希腊宙斯之神,救世拯民。兆和问:“要不要钱用,冷不冷?”充和夸:“你真英雄!你进过几次监狱?”你答:“不稀奇,我还进过日本监狱呢!”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之心。允和认为你“是个乐观主义的革命家”,知道你“受了很多酷刑,上过老虎凳,鼻子喝过辣椒水,棒打脚踢是家常便饭”,皮箱里装的“全是共产党的宣传品”“神出鬼没的,来无影,去无踪”,肩负重任。“四哥走了,走得很悲壮”,张家姐妹泪满襟。为兄的你,乐观豁达,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惟让岁月鎏金。你的殉难,令人肃然起敬,也惊动了妹夫沈从文,“世界好一点,就得有人跳火坑”,他以你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大小阮》,感天撼地,意切情深。 

莫道时光如流水,大浪淘沙始见金。大地春回,朝阳初昕,1952年你获得人民政府革命烈士的追认,后移棺修坟。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元旦,你就义前写于狱中和就义后亲属们处理善后的十多封家信,历八秩沧桑,偶现安庆古玩城。地方史研究爱好者张庆,慧眼独具,买下收存。他在整理有了一定的结果后,联系肥西的彭均生和合肥的我,电话会审,又互动往来,缕析条分。经综合研判,得出结论,信中的“鼎”“璋”“张晓天”和张璋是同一人。烈士英名垂青史,字节跳动显赤心。 

剧作家侯露将你的事迹写成徽剧《晓天歌行》,在省城舞台上铺陈,意图“讴歌和弘扬他为共产主义理想敢跳火坑、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发后人不忘初心”。而重新面世的这批书信,张庆已捐给安庆市博物馆,既丰富了展陈,又是安徽革命史重要遗存。家书抵万金,透溢出你信念如磐自极天,昭历史,励后昆。 

你长眠于合肥西乡,墓碑题字是当年战友顾卓新。这里山清水秀,岗脉绵亘。官亭的林海,聚星的圩墩,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还有夫人吴昭毅,伴你浩气长存。凭吊者络绎不绝,清明为甚,其中有耄耋老革命,莘莘“红领巾”,家国遗恨,温故知新。正是:青山英烈在,把酒慰忠魂。陌上烟雨润花草,心香一瓣祭故人!

□链接

        故友忆张璋   

范文澜(著名历史学家):张璋同志因为年纪比我小,我是把他当小弟弟看待的……他是先烈……我怎敢说是他的先辈呢?仅仅是年龄比他大一些而已,按革命年龄我是他的后辈……惊悉昭毅同志突然去世,我怆然不快者累日……丈夫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儿子又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死得都很英雄,名在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毫无愧色。 

勾适生(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有一部分时间,我和他在天津工作。比如一天,我们一起去河北区的一所高校出席会议,他先登台,发表非常激烈的讲话,恐有奸徒暗算,他在讲话后立即离席。在劝业场闹区一带,他从高楼散发传单,在马场发动飞行号令,非常勇猛而机警。 

刘尊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左联北平分盟于1930年9月间宣告成立,成立会是在北平大学法学院的小礼堂开的……张璋同志代表中国左联(上海)讲话……当选的执委和候补执委有潘训、郑文波、杨刚、段学笙、谢冰莹、张璋、梁冰、张哲之、陈璧如、陈沂等……潘训和张璋两同志三天两头到我的住处,经常谈到夜深,就住在我处。 

杨纤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乔年连襟):张璋是安徽人,他通过同乡关系找到台静农,台又是辅仁教授,因此张便与台经常联系。通过台静农,张璋每日奔走于孙席珍、傅仲涛、范文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之间……北方左联筹备工作经过张璋同志的奔走和争取,大批进步作家都团结在北方左联的周围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