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昔日青青:为什么我们忽然就陌生了呢?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当时这里还有我一个高中同学——他是中途辍学过来打工的,算算比我还早几年。 

同学老家所在的村庄离我家只有两里地,他家与我家甚至还是拐弯亲戚。那时城市还小,主要就是主城区,也就是现在的老城区。我们见了一面,而后我还去了他家,吃了饭。当时他已经结了婚,而我还是孤家寡人。 

之后的几年中,我们经常电话联系,也经常见面。再后来,同学也忙了起来,经常出差,一年半载不见面也是常事。 

不知不觉,这种状态成了常态。而随着我组建家庭以及孩子的出生,就连联系也少了,日久天长,有时都忘记了彼此的存在。 

随着城市越来越大,人流也越来越密,大家的联系也少了。有年回去,听家人说,堂兄的女儿在这座城市读书。回来后,我特意赶到她的学校看望了下。因为我自小读书,离家比较早,对村子里小一辈的孩子大多不熟悉,还是通过学校的老师才找到她的。 

当中,也给她打过几个电话。小孩毕业后,听她父亲说到沿海某个城市去了。一晃几年,某次回家,听堂兄说,孩子又回到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工作几年了。陌生也许终究横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让她归来都不曾联系我这个叔叔。 

几年前的某个晚上,接到一个邻村老乡的电话。这个老乡是个民办老师,见面认识,但从未说过话。他说,他的孩子就在我的单位,让我照顾下。我很惊讶。后来我才知道,他孩子是和他们部门同事聊天中知道我的情况的。 

见了面,尽管双方都想亲近,但始终找不到在乡下见面的那种随意。后来,在单位经常见面,总觉得有些隔阂。几年下来,每次见面,只是一声问候。仅此而已。 

有时候总觉得,亲不亲故乡人,在异地他乡,总是应该亲近的。可是那种乡情在陌生中已经渐渐变淡,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逢年过节,回到故乡,偶尔遇到那些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村人,也只是点头微笑相互致意,全然没有多年不见的喜悦,或者同在一个城市的欢喜。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原来的那种亲近呢?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