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李东生:奔赴诗城强读书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很久没来马鞍山了。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0日,我有幸参加在马鞍山举办的第十一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一踏上长江大桥,一种久违了的感觉顿上心头,一边向窗外眺望,一边用手机拍照。宽阔浩渺的江面,一江春水浩浩东流,来来往往的船只络绎不绝,看着就让人振奋。近两年几次从铜陵、芜湖、安庆大桥经过,但没有哪一次有这一次情更深、意更切,这是因为长江之于马鞍山有着不一样的情意。

马鞍山地处长江下游,横跨长江,是吴楚交汇交融之地,自古经济富庶、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约至沓来,他们或流连山水,或追慕先贤,或凭栏吊古,或抒怀咏志,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诗仙李白就曾七次游历至此,留下了《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等著名诗篇。南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大宋变法宰相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李之仪的《卜算子》等也都诞生于这里。正因如此,马鞍山被誉为“山水之城”“诗歌之城”“人文之城”。

下了长江大桥,经过采石矶景区大道,很快便来到下榻的酒店。酒店高50层,下面是美丽的雨山湖公园。湖的东西,两山相对,一为佳山,一为雨山,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湖的周围垂柳倒映、高楼林立。再远处,是给这座城市、给安徽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马钢。

读书从来都不只是啃书本,还要读山读水,读经读史,读农读医,读远方和诗。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我等凡夫俗子达不到那个高度,但其道理不敢不懂。这不,第二天早起,我一头扎进雨山湖公园。

跑了约百十步,来到了公园南大门广场,偌大的“雨山湖”三个字像凌空飞燕,矫健而多姿。绕广场一周,发现几十根灯柱镶嵌着当地书画家的作品,看得出这又是一种书香氛围的极好营造。随手拍下几幅,便向公园深处跑去。

公园正在进行修缮施工,园林工人们早早就在这里劳动了,湖中的挖泥船正在进行清淤作业。瞧,那一抱抱不过来的大树,那数也数不过来的奇花异草,可谓花繁树茂、美不胜收;那匠心独运的各式雕塑,有的立于湖边、有的依于树下、有的隐于花丛、有的浑于自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上午9时,市人民广场,第十一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歌曲《唱得绿海泛金波》和配乐诗朗诵《马鞍山,在一册鎏金时代的颂歌里写下幸福与祥和》拉开序幕。活动宣传片、歌舞《诗的城》、经典诵读展演相继登场,来自全省各大出版社、马鞍山市有关单位在现场摆设置了展台,推出了诸多文化惠民活动,人们选书、购书,询问着、交流着,现场成了书的海洋。我也从众多书籍中也挑选了一些,如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的《人间节气》《我看唐诗多繁华》,还有几本字帖,以此作为参加本届读书节的纪念。

回程路上,再次于长江之上,举目眺望眼前美丽的长江和长江上这座美丽的城市,心中不禁陡升几分不舍和满足。不舍的是,因为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把她好好阅读、好好欣赏;满足的是,虽然这一天一夜只读了一本书,但收获多多、感悟多多,因为我从雨山湖公园那一排园林工人们的身影里和那机器的轰鸣里、从马钢厂区上空升腾的蒸汽里、从读书节生动的场景里、从大美长江奔腾的浪花里,我读懂了马鞍山的丰裕富饶,读到了这座悠久历史文化名城展现出的崭新气象。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