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马丽春:读书日后说姚铉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读南宋周必大的《玉堂杂记校笺》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注解中有个编《唐文萃》的人物,名姚铉,字宝臣,乃北宋时期合肥人氏。 

此公进士出身,痴迷于编书。他在做两浙转运使时,为编《唐文萃》,自己忙不过来便“课吏写书”。那些吏,本来是为官府办事的,却被长官安排着做私活,这个事情被时任杭州太守薜映知道后,俩人关系原本就不好,刚好让他抓住把柄,他又搜集了几条罪状,遂向上密报,姚铉因此而被夺官,贬至岭南连州,做一个学官。夺官后,姚铉还是想把《唐文萃》编出来。他的藏书也多,还有不少珍本异本,条件足够好,只是搬运书籍也是个麻烦事。他在被贬时雇人挑书跟在他身后,队伍蜿蜒,或舟行或陆行,从杭州到连州,得走二三个月。到连州后住下来,他的俸禄恐怕也只剩下一点可怜的生活费了,但他倾尽家产,仍雇人来抄书。 

姚铉死于1020年,寿五十三。他死前,煌煌一百卷的《唐文萃》已编好,共收文、赋1104篇,诗961首。差不多把唐朝最好的文章和诗赋一网打尽,但还没有来得及付印。付印也是要一大笔钱的。他死后19年,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这套书才首次刊刻面世,不过这个原始版本已无存。书出来后,其子姚嗣便把这套书上呈给宋仁宗。仁宗收到后有点感动,便诏令内府好好收藏,还赏了姚嗣一个官——河南永城县主簿。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南宋绍兴九年的临安府刻本。元明以后,这套书不断被刊刻。现在旧书网上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全二函二十册,售价都在2300元以上。这套书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说起来姚铉也够冤的。他是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第三名。他的同年进士中还有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包令仪考得没他好,故一生为官都不大。而姚铉呢因为考到了探花,从湖南湘乡县令起步,后来进了馆阁做史官,为皇上起草诏书、编书什么的,也因此,他得到了不少珍贵藏书,有的应该还是皇上赏赐的。后来又做过京西转运使,右正言右司谏,河东转运使。如果不去编什么《唐文萃》,那他后面的仕途不会被断送。可是,他虽然丢了前途,却向社会贡献出了一套极其珍贵的《唐文萃》,影响至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