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苑 »

孙功俊:诗意与哲理兼具的精神家园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地上的家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时隔多年的回归之作,书写了他在菜籽沟村的耕读生活,每天在虫鸣鸟叫声中醒来,和时间对话,与星辰共眠。在作家眼中,岁月悠长,万物有灵,一草一木皆独特;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体会到与世间万物的同频共振。 

作为一名被誉为“当代陶渊明”的作家,刘亮程不仅在文字上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他的实践活动,也印证了他的理念。2014年在新疆创建了首个艺术家村落“菜籽沟”,并建立了木垒书院。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且耕且读的理想生活方式。

全书共分三章,分别为“菜籽沟早晨”“大地上的家乡”“长成一棵大槐树”。写作视野从脚下的村庄,延伸至大美新疆,再扩展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刘亮程倾情书写根植于日常生活,以饱蘸爱与慈悲的细腻笔触,写遍悠久温情的世间万物。“《大地上的家乡》是我十年来的第一部散文。这十年间,我从城市到了乡村,在村庄买了一所老学校,在那里耕读写作养老。在这期间一边收拾这个院子,每天当设计师、泥瓦工、木匠,当然有时候也会做铁匠会做的活,凡是那个院子干的活我都会……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近十年来我完整的生活,我干的木工活、种菜,甚至家里面养的那些狗、猫的名字,都会在这些散文中。”刘亮程如是说。他的散文充满灵性,自《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问世后,便致力于小说写作。十年间,他写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捎话》和《本巴》。而这些年的散文篇章则完整地收入《大地上的家乡》一书。他的散文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文字朴实深刻,引领读者对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在刘亮程看来,我们都是注定要失去家乡的人,当以前的村庄不能再回去,家乡只是残存于大地上的那些像家乡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书中并不全是岁月悠久,温情美好,也有苍老悲凉,甚至死亡。多年以后,作家以隽永的文笔,讴歌生他养他的土地,赞誉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刘亮程如是写道:“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大地上的家乡》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哲学著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与真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世界,与作家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乡土情结,追寻那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