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首页 » 教育

高校科学营营员日记:团结协作,建成“震不垮的建筑”

7月17日上午,在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我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建筑模型搭建比赛。比赛对我们搭建的建筑除了材料和尺寸上的限制外,还有一个关键的评价标准,那就是抗震强度。所以我们需要制作出一个兼具审美性,实用性以及抗震能力的建筑模型设计。

听完老师介绍完比赛细则,我们有一点兴奋又有一点紧张,毕竟仅凭几根一掰就掰断的桐木条,要承受12千克的静压和来自水平方向的模拟地震晃动,无疑需要一个非常坚固稳定的设计。我们小组五个人,一接到材料就有一点茫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好在志愿者小哥哥及时对我们进行了善意的指导,我们应该先分工,确定结构草图后再一起完成。

于是,我们让两个人查资料,另外三个人开始讨论结构草图,并且这两组人不时会共同展开讨论,敲定了最终的方案。敲定最终方案和所需材料尺寸后,我们又明确分工,一人截木条、两人将截好的木条用502胶黏起来。正当我黏的不亦乐乎时,我突然发现另外两个女生在那里略显无奈而又心不在焉地玩手机。我一拍脑袋,怎么把她们忘了?一个和谐的团队应该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我便分配她们画等会贴在模型上的装饰画。果不其然,她们立马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最终完成以后,可以看到我们的建筑模型,看上去也相当坚固的。虽然检验抗震能力要等到第二天,但从第一天制造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一是遇事不能慌张,要及时听取高人意见;二是小组的分工合作一定要合理而高效,保证小组中各成员都扬其长而避其短。只有发挥出各成员所有人的力量,才算真正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作者:宿松中学 高逸

(参加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重庆大学分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