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要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两年来,棚户区居民搬进新居,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医疗改革让群众健康更有保障……今年,我省继续实施33 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民生工程6项。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让百姓结结实实感受到了“获得感”。
33项民生工程:
◆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 ◆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党建引领扶贫工程◆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困难人员救助工程 ◆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四好农村路”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 ◆ 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贫困残疾人康复 ◆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美丽乡村建设 ◆政策性农业保险 ◆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
◆就业扶持工程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程 ◆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
◆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 ◆农产品食品安全 ◆棚户区改造 ◆城市老旧小区整治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足不出户能看病女儿在外不用愁
讲述人:合肥市包河区居民汪元芳
汪元芳是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的居民,今年73 岁。4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在国外定居的女儿想把她接到国外一起生活,但她执意留在国内。一个人住,健康和安全成了女儿最担心的问题。
在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居民服务
汪元芳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年纪大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随之而来,偶尔发病的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远在异国的女儿每天都要打电话给母亲,听到她的声音才放心,每年寒暑假都要飞回国内来照顾她。
“现在好了,我有家庭医生了,女儿不在身边也不用担心了。”汪元芳说,社区医院每年上半年都会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检查内容也很全面,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等,还能提供预约、上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此外,曙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会隔三差五上门陪汪元芳聊天,帮她买菜,还经常来家里打扫卫生,甚至连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帮忙洗了。
曙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省民生工程新增加了“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对辖区内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综合服务等,帮助很多居民解决了基本医疗问题。
作为医改试点省,安徽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在城市,农村地区也启动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目前全省城市和农村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截至2017 年年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2147 万,在定远、界首、阜南等一些开展县域医共体的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更加突出。今后我省将争取签约服务向个性化延伸,并建立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对家庭医生签约和履约在线监督,让城乡居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