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位于南通市郊的狼山风景区内,沿着一道伸入长江的白色大堤,记者便来到了长江狼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这里波涛奔涌,巨轮沿江入海,天江一色,两岸绿意盎然,不少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据了解,作为南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这一区域曾面临码头围岸、江水污染等难题,威胁着780万南通百姓饮水安全。眼下,经过近两年来的生态环境修复,狼山水源地正恢复往日的靓丽容颜。
长江狼山水源保护地
打造滨江“绿肺” 还岸线于市民
南通狼山风景区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南通城南6公里处的长江北岸,这里西临长江、山水相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长江岸线上。因当地有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座山组成,这里也本地人成为“五山”。
五山是南通的地标,滨江是南通的特色。2017年,针对当地存在的码头围岸、雨污混流、废水乱排等环境问题,南通市启动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优化沿江地区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努力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
在狼山沿江生态岸线,成荫的绿树将这里“装扮”的宛如人间仙境,游人浸身其中,尽享绿色和谐之美。而在此之前,化工行业、港口经济占大头的南通,曾有过“临江不见江”,工厂和码头“围城”的窘况。
5月14日,狼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总工程师环松涛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如今沿江岸线上的工厂、码头、居民区已经搬离,留下的是依江畔水、林园棋布的原生态风景。环松涛介绍:“我们要把码头、工厂退出的地块还岸线于市民,还岸线于生态,水源地保护区内不会再有任何码头。”
按照规划,南通将在五山地区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沿江地区要建设江海国际邮轮港和南通外滩,推动南通向功能与生态融合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据悉,五山地区的生态修复共包括七个片区,具体包括军山森林公园片区、南通植物园片区、狼山中心片区、滨江观光带片区等,这里将在原有生态基础上继续补绿造林,打造滨江生态“绿肺”。
眼下,军山森林片区项目基本完工,园内乔木绿化初现效果。除该项目以外,南通植物园、滨江观光带等其他六个片区的修复保护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中。环松涛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完工后,市民可以在这里或沿江骑行,或健身漫步,感受滨江沿岸的盎然生机。”
风光秀丽的濠河
曾是南通“龙须沟” 今成生态景观河
在南通市内,全长10公里的濠河建于公元958年,是环绕南通老城区中心的古护城河。 但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一条生态遭到极度破坏、河水黑臭不堪的“龙须沟”。经过当地政府治理,濠河不仅恢复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乐园”,还多次获得生态环境类奖项。
5月14日晚间,记者来到濠河,实地感受这条南通“母亲河”的旖旎风光。泛舟于濠河上,两岸的城市灯火璀璨,而在濠河水面上,绚丽多彩的灯光与波光粼粼的河面交相辉映。在导游的介绍下,濠河两岸的人文历史、沿途的古桥故事娓娓道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严格管理,濠河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濠河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时候濠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河道臭不可闻,过往的行人经过此处都要掩鼻而过。”从1985年开始,南通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整治,累计投入20余亿元,对濠河水质进行了根本性的整治。政府将两岸的工厂与居民搬迁移址,铺设20多公里的污水管道,增加绿化覆盖率,彻底改变濠河黑臭的现状。
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南通市政府还注重保护古树名木,并推广乡土树种应用,根据本地气候条件有选择的引入、培育外来树种。通过三十年来的努力,濠河从“龙须沟”变成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乐园”,被誉为国内河道治理的典范。
据了解,濠河未来还将强力推进水质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做好沿岸排口管理和污水截流工作。同时,以南通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快生态林荫停车场建设,推进景区驳岸生态化改造项目,打造沿河宜居环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冯李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