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徽新闻 »

保卫碧水蓝天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安徽日报讯  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健全完善生态制度是路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千年大计,着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还自然宁静和谐美丽

池州市境内的升金湖,被誉为“候鸟天堂”,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2岁的张忠建在升金湖当了5年渔业队队长,如今改行了,从捕鱼人变成护水员。张忠建改行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实施退渔还湖还湿等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保护湿地,全湖不再养鱼。渔业队布置在湖上密密麻麻的围网,如今全部拆除。

从淮北到江南,保护自然、修复生态,一幕幕场景生动上演。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坚决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项目建设是抓手,生态建设与修复项目是重点。今年,省级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库共有入库项目454个,有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类别,总投资497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52亿元。截至6月底,实际完成投资273.25亿元,其中生态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179.21亿元。省绿色发展行动专项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加强调度,对投资强度偏弱以及未能如期开工的项目,督促加大力度攻克难关,以项目建设为生态改善做“加法”。

上半年,我省作出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加强长江保护修复。在河长制、林长制推动下,我省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把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提升群众获得感

近日公布的今年前7个月16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阜阳市排名由去年同期的全省倒数第三上升至全省第六。变化原因何在?原来,当地投入近2000万元,在主城区建成投运了全省首套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324套各类微型监测设备分布在城区,能够及时发现污染来源及扩散趋势,实现靶向治理和精准预警预报。 “一管四全”发力,即精细化精准管控、行政区域和监管范围上全覆盖、时空和时间上全覆盖、行政管理和职责上全覆盖、问题排查和治理全覆盖,阜阳的蓝天多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空气质量,是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省环保厅从3月6日起开展为期1年的大督查。覆盖16市、实施异地驻点互查,此次督查被业界称为安徽环保史上最大规模督查,剑指影响PM2.5的行业、“散乱污”企业等。督查成效逐步显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7个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2%,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升6.8个百分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坚决把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近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场。”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具体实施中,我省将重点聚焦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巢湖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7场标志性战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把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作为重要保障,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当前,新一轮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开展。今年我省分两批对8个市开展环保督察,其中第一批已进驻,分别督察合肥、亳州、马鞍山、安庆市。环保督察既查事又查人,显现扫除环境“顽疾”的威力。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坚决把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今年6月底,省政府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1233.3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15%,原则上禁止开发。 “为确保红线守得住,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我省将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补偿,是让生态环境保护者或受害者得到补偿的制度设计。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新安江模式”。 “新安江模式”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以生态补偿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经济杠杆作用,奖优罚劣,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原标题:保卫碧水蓝天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责任编辑:许大鹏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只作新闻传播,不作商业用途。请原作者与本网联系,即按稿酬标准付酬;或作删除处理。联系电话:0551-65286144)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