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在滨湖的女儿家。站在书香门第 21 楼的阳台上眺望,疏密的高楼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远处的巢湖烟波浩渺——这是我所熟悉的那片土地吗?思绪不由得回到十多年前……
那是 2001 年,肥西县卫生局将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交由中心卫生院代管,我院接管烟墩乡卫生院。该乡是 1991 年撤区并乡的,由四十井、丙子、烟墩三乡合并成立,辖 29 个行政村,4 万多人口。当时的乡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老化,由于发不出工资,人心涣散,矛盾重重。原先那两个小乡的卫生院早已瘫痪,所有的行政村没有公办卫生室,所谓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没有了“网底”,卫生保健工作失去了基本保障。当时给我们的任务是“实行乡村一体化”,即不光接管乡卫生院,还要组建村卫生站。为此,我这个当家人走遍了全乡的每个角落,进行摸底筹划。整个烟墩乡,尤其是四十井、丙子片区,到处荒芜破败,冷冷清清,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举个例子就可见一斑:一次,准备打出租车去四十井,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车,驾驶员嫌路况差硬是不愿前往——那可是曾经的乡政府啊!当时,我总的感觉,这个地方好像被时代遗忘了。因为环境恶劣,资金匮乏,头绪繁杂,接管工作步履维艰,虽经呕心沥血想方设法,但进展缓慢,我一度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好在没过两年,烟墩乡整体划归合肥市区管辖,拟建滨湖新区。我庆幸将这个“烫手山芋”甩了出去,感到无比的轻松。哪知,若干年后这个“烫手山芋”竟然变成了“香饽饽”。
其实,滨湖新区建设初期人们并不看好,许多人持怀疑态度,我更是如此。女儿2008年准备在滨湖买房,我就坚决反对。好在他们没听我的“老人言”,2009年在滨湖书香门第小区交了首付,4000余元一平米,购得一期80平米学区房。2013年,孙子顺理成章考进合肥46中;2016年,孙子又幸运地进入合肥一中。享受到走读的便利、优质的教育、城区的待遇。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房子的价值与买房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滨湖的崛起是全方位的,单就医疗机构的变迁,也能从侧面反映滨湖的巨变。当年的烟墩卫生院面临倒闭,致使几万群众医疗防疫没有着落,缺医少药成为人们口中的又一座“大山”。现在,同样在这块土地上,一家占地面积 13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滨湖医院,于2009年悄然展示在世人面前,不仅使当地群众,也使这座新城的入住者们,有了健康的守护神。今天,196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区,经过十多年快速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现代时尚、业态高端、功能完善、和谐宜居的新城区。滨湖,是合肥市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无不以大手笔,高规格,前瞻性精彩呈现,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惊奇、惊叹!有人这样形容滨湖的市容市貌:“城在水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红叶,冬有雪压青松”。滨湖新区,无疑是美丽合肥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次,一位外地朋友来访,我带他游览滨湖街区,漫步巢湖岸边,他十分惊讶,赞不绝口:没想到合肥这么漂亮!滨湖,已然成为合肥的一张靓丽名片,它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美誉度。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由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创造了“深圳速度”,那么,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片荒凉的乡野蜕变为大湖名城,不能不说是“滨湖奇迹”。依靠改革创新,凭借智慧和勇气,合肥的滨湖必将缔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