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是颍泉区伍明镇苏集村后刘营村村民,前些年不幸身患淋巴结核病成为了贫困户。
在颍泉区政府、颍泉农商行的帮助下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用于发展蘑菇、木耳种植,2016年脱贫后,2017年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70后”又带动贫困户李俊明、胡大国、姜兰英发展食用菌脱贫,每户年收益5000元以上,2017年9月,刘治强获评阜阳市“最美脱贫示范户”。说到自身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志强深有感触说:“是上级的扶贫小额信贷帮了我。 ”
“金融扶贫”是颍泉区脱贫攻坚“九大工程”之一。自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怎样快速让全区贫困人口拔掉“穷根”走上致富路?颍泉区委、区政府积极谋求金融与扶贫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结合颍泉区实际,出台了《颍泉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信贷支持、保险支持、财政贴息支持、风险补偿等相关内容。区金融办、财政局、颍泉农商行、农行颍泉支行、徽商银行科技支行等联手聚力,帮助解决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扶贫突出产业发展、突出贫困户收益,促进贫困户不仅脱贫更要致富。
“缺资金,是制约一些有思路、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但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便可以帮他们培育起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区委书记刘洪洁告诉记者。
余波 张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