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1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进入到最后一天的议程。人大代表们也利用代表团会议的机会,继续在重大工程、对外开放、社会民生等领域“发声”。
省人大代表高青:
建议打造江淮航运中心
“引江济淮工程让合肥水路联通江淮,对合肥来说是发展新机遇。”省人大代表高青表示,合肥应借此机会打造合肥江淮航运中心,提升航运中心的服务水平,补齐水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缩小与沿江等水运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据介绍,合肥航道布局为“一网四线”,唯一对外水运通道合裕线航道标准为限制性Ⅱ级,部分现有河湖线纳入引江济淮工程范围,但存在入江通道“不通”或“通而不畅”。比如3条入江通道兆西河线因入江口凤凰颈排灌站限制为“断头”航道,菜子湖线穿过候鸟栖息地,建成后仅能满足季节性通航等。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航运对水上安全、水环境等会造成哪些影响,都应该近期规划研究,寻求解决方案。”高青建议,针对入江通道“不通”或“通而不畅”的问题,提出合裕线扩容升级的方案论证研究以及兆西河线通道出口打通两个方案。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当中,应纳入航运及配套产业发展的用地及空间布局的要求。尽快完善以航运为主导的产业规划,引导合肥市航运及配套产业发展,尽早发挥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环境、社会承载等问题,高青建议,要进行专题论证,并针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设立应急处置预案、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以及相关措施。
省人大代表完颜旭辉:
省市共建扩大中欧班列规模
“合肥中欧班列运营5年了,虽然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但和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省人大代表完颜旭辉建议,省市共建支持合肥中欧班列加快发展。
据其介绍,2014年,合肥首趟发往中亚地区的中欧班列发车以来,班列规模逐年递增、辐射范围逐渐扩大、货物品类逐步拓展。但与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义乌等城市相比,在整体规模、基础设施和口岸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河南郑州仅2018年就开行中欧班列752列,累计货值32亿美元,货重34万吨,并且新开通中亚、东盟线路。”完颜旭辉说,合肥中欧班列应在省市统筹共建下加大推进力度,缩小与领军城市间的差距,在全国中欧班列优化调整中,力争进入第一方阵。
他建议,合肥可以借鉴江苏、河南、四川等地经验,申建合肥国家铁路开放口岸,完善口岸功能;统筹省级商务、发改、国土、财政等部门,把合肥中欧班列及合肥国际内陆港等作为安徽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点项目,在土地指标、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还可以借鉴江苏等地做法,出台省级中欧班列体系建设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省、市政府资源聚合效应,在财力、物力上提升合肥中欧班列整体规模,推进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他还建议在今后省级招商引资和各类宣传推介等活动中,加强统一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用政策激励全省的企业上列合肥中欧班列,使全省适合铁路运输的货源向合肥中欧班列集聚。
省人大代表陈华:
老年大学要办到家门口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大代表们对养老的关注更为密切。“国家已经把老年教育纳入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省人大代表陈华介绍,老年大学是老年群体的知识殿堂,更是精神家园。但目前老年大学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据其介绍,以合肥为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的17.5%,约有150万人,并呈上升趋势。合肥已建有老年大学(学校)1245所,学员约20万人,校区场所早已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一些街道、乡镇和偏远地区,老年教育场所和机构匮乏,从事老年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
“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是丰富老年人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主要途径。”陈华建议,应科学布局,提前预留老年教育活动场地。以各类老年社会组织为纽带、各级老年大学为主要平台、社区教育机构为重要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新兴载体,搭建老年教育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乡镇、村居老年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把老年教育办在家门口。
同时,陈华还建议鼓励、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到老年教育机构工作,充实老年教育师资力量。以老年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设计教育课程,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师资、开发课程等方式参与老年教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
请输入验证码